[发明专利]电气开关的触头配合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6168.3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3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恒阳;柯正;张江;蒋兆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1/02 | 分类号: | H01H3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131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 开关 配合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开关的触头配合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静触头和动触头,动触头上设置有弧触点和主触点,弧触点位于动触头的外端,静触头与动触头在分闸状态下相互靠近的一侧边缘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合闸过程中弧触点先于主触点接触静触头。本发明的动触头的弧触点在合闸时和静触头先接触,分闸时最后断开,使大部分烧损集中在弧触点,有效控制动触头烧蚀点位置;静触头凹坑设计,增大了弧触头的熔渣堆积超过主触点高度的安全余量,增加合闸可靠性;不占用动触头运动方向的空间,使动触头运动方向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增大了设计开距,提升了产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隔离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气开关的触头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是一种主要用于“隔离电源、倒闸操作、用以连通和切断小电流电路”,无灭弧功能的开关器件。隔离开关在分位置时,触头间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绝缘距离和明显的断开标志;在合位置时,能承载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及在规定时间内异常条件(例如短路)下的电流的开关设备.
现有的平动式隔离开关一般静触头固定在基座上,动触头安装在可滑动的滑块上,通过滑块的滑动,使动静触头分离、闭合实现开关的通断。现有的平动式隔离开关存在以下缺陷:1、动静触头相接触闭合时,一般为线接触或一个平面接触,其电磨损位置不可控,导致试后试验不稳定;2、因为触头烧蚀、熔渣堆积,导致合闸不可靠;3、部分产品带有引弧尖角特征,但占用动触头运动方向空间,设计开距被缩小,产品性能受限。
发明内容
为解决动静触头相接触闭合时电磨损位置不可控,导致试后试验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气开关的触头配合结构,使大部分烧损集中在弧触点,以控制触头烧蚀点位置。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气开关的触头配合结构,包括静触头和动触头,所述静触头和动触头的接触和分离实现所述电气开关的通断,所述动触头上设置有弧触点和主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与动触头相对应的一侧接触面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合闸过程中弧触点先于主触点接触静触头。
作为优选,所述弧触点位于动触头的外端。
作为优选,所述静触头上设置有与弧触点相适应的凹槽,当静触头与动触头合闸时,所述弧触点位于凹槽中,采用以上结构,凹槽增大了弧触头的熔渣堆积超过主触点高度的安全余量,提高合闸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动触头侧边缘上设置有缺槽,该缺槽位于弧触点和主触点之间。采用以上结构,尽可能减小动触头与静触头刚接触及最后断开时的接触面积,延长弧触点与静触头单独接触的时间。
作为优选,所述静触头与动触头在分闸状态下相互靠近的一侧边缘上均具有倒角。采用以上结构,便于静触头和动触头的顺利插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动触头的弧触点在合闸时和静触头先接触,分闸时最后断开,使大部分烧损集中在弧触点,有效控制动触头烧蚀点位置;静触头凹坑设计,增大了弧触头的熔渣堆积超过主触点高度的安全余量,增加合闸可靠性;不占用动触头运动方向的空间,使动触头运动方向的空间利用率更高,增大了设计开距,提升了产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61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贴纸生成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终端及柔性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