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混凝土拌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7484.2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3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蒲东;曹兴;杨昀;叶伟强;李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建工赛利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11/20;C04B111/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拌合物 高强混凝土 建筑用中砂 影响混凝土 基本性能 建筑废渣 矿渣微粉 水泥用量 泵送剂 高含泥 减水剂 建筑用 节约 胶剂 碎石 混凝土 纤维 水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混凝土拌合物,由包含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水泥240~445份、建筑用碎石938~1200份、建筑用中砂625~700份、建筑废渣200~245、矿渣微粉37~53、纤维22~29份、泵送剂3~5份、混凝土减胶剂5~7份、抗泥剂4~6份、减水剂8~15份和水79.04~149.6份;其具有有在使用较高含泥量的原料下可节约水泥用量且不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基本性能,节约成本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强混凝土拌合物。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诸如土木工程、水利水电、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我国当前混凝土产量的不断增加,粗细骨料需求量逐渐增大,骨料材料逐渐紧缺,骨料的品质也在逐步下滑。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性能受到原料含泥量指标的影响较大,泥的细度较小,硬度小且易团聚,随着含泥量的增加,细集料对水的需求量加大,减水剂的用量也相应加大,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变低,保坍性能和坍塌度损失也变差;泥土团聚或者包覆在集料表面,会阻碍集料和水泥的粘结,形成结构薄弱区,降低混凝土强度;泥的存在还会影响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降低混凝土的耐候性;并且如果泥团聚则会降低混凝土局部的强度,造成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104072045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含泥量混凝土,各原料配比如下:水泥300~450kg/m3、砂425~460kg/m3、碎石900~1000kg/m3、粒径0.15~3mm的废弃物煅烧料100~150kg/m3、粒径8~15mm的废弃物煅烧料370~420kg/m3,外加剂为水泥质量的5%~6%,水灰比为0.4;外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羧酸系减水剂45份、纤维素接枝壳聚糖16份,烟道沉积物16份,硅烷偶联剂6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碳化硅2份。通过外加剂的加入可以使高含泥量的砂可以用于混凝土中,同时在混凝土中加入部分固体废弃物代替混凝土的成分,降低了成本。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废混凝土和废砖按照10:3的质量比混合,经到过破碎、研磨和煅烧等得废弃物煅烧料,废弃煅烧料在制备的过程中,内部结构遭受破坏,会影响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为保证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增大了水泥的用量,但是水泥用量过高,会使混凝土更容易开裂,危害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同时造水泥材料的浪费,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高强混凝土拌合物,其具有在使用较高含泥量的原料下可节约水泥用量且不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基本性能,节约成本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混凝土拌合物,所述混凝土拌合物由包含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水泥240~445份、建筑用碎石938~1200份、建筑用中砂625~700份、建筑废渣200~245、矿渣微粉37~53、纤维22~29份、泵送剂3~5份、混凝土减胶剂5~7份、抗泥剂4~6份、减水剂8~15份和水79.04~149.6份;
所述纤维包括聚丙烯腈纤维、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混凝土减胶剂包括中CTF减胶剂、BTC减胶剂和LBD-I型减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抗泥剂包括对氨基苯磺酸钠、四甲基氯化铵、聚乙二醇和无水偏硅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所述减水剂包括萘系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氨基高效减水剂和聚羧酸高效减水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建工赛利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建工赛利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74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