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碳用立式犁刀混料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7679.7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2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刘邵生;邹圣茂;张小建;李虹;郭彬;郭名亮;皮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博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24 | 分类号: | B01F7/24;B01F7/18;B01F7/00;B01F15/02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刘锦霞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赣州经***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轴 螺旋刀片 犁刀 混料机 混料腔 配碳 飞刀装置 犁刀装置 驱动电机 刀片 机桶 伸入 环绕 避让缺口 飞刀组件 分散作用 生产效率 组件包括 避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碳用立式犁刀混料机,属于混料机技术领域,包括机桶、犁刀装置、以及至少一飞刀装置;机桶内设有混料腔,犁刀装置包括伸入混料腔内的第一转轴、犁刀组件、以及第一驱动电机;飞刀装置包括伸入混料腔的一端且倾斜朝向第一转轴的第二转轴、飞刀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电机;犁刀组件包括环绕于第一转轴外的第一螺旋刀片、若干固定于第一螺旋刀片与第一转轴之间的第一连接刀片、环绕于第二转轴外且位于第一螺旋刀片下方的第二螺旋刀片、以及若干固定于第二螺旋刀片与第一转轴之间的第二连接刀片,第一螺旋刀片与第二螺旋刀片之间形成避让第二转轴的避让缺口;配碳均匀、效率高、分散作用好,方便物料的进出,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料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配碳用立式犁刀混料机。
背景技术
碳化钨是一种由钨和碳组成的化合物。为黑色六方晶体,有金属光泽,硬度与金刚石相近,为电、热的良好导体,常用于制作钢材切割工具、硬质合金生产材料等方面,其应用价值大,应用广泛;碳化钨生产的第一工序就是配碳工序,也就是将钨粉与碳黑进行混料,再经过碳化、研磨、过筛、合批等工序形成最终的碳化钨,配碳工序作为首道工序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序之一,其如果配碳混合不均匀,则难以较好的解决钨粉团聚问题,降低碳化钨的生产质量;目前碳化工序中采用的配碳混合设置基本是采用球磨、双锥、Y型、普通搅拌、卧式梨刀等设备,其配碳混合效率均不高,而且配碳混合过程容易存在死角,导致配碳混料不均匀,而且也难以对钨粉起到较好的分散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配碳用立式犁刀混料机,通过将犁刀装置的第一转轴竖直插入混料腔内进行固定,再在第一转轴上分布第一螺旋刀片以及第二螺旋刀片,并通过若干第一连接刀片以及第二连接刀片实现第一螺旋刀片与第二螺旋刀片的固定,并在第一螺旋刀片以及第二螺旋刀片之间形成避让缺口,保证带有飞刀片的第二转轴之间能够很好的交错配合,这样的结构分布,不仅物料配碳均匀、效率高,而且能够同时对物料起到较好的分散作用,另外整体结构呈立式分布,更加方便物料的进出自动化,较大的提升生产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碳用立式犁刀混料机,包括机桶、犁刀装置、以及至少一飞刀装置;
所述机桶内设有混料腔,所述犁刀装置包括经所述机桶顶部竖直伸入所述混料腔内的第一转轴、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位于所述混料腔内的犁刀组件、以及固定于所述机桶顶部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一驱动电机;
所述飞刀装置包括经所述机桶外侧壁下端位置倾斜伸入所述混料腔内且其伸入所述混料腔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二转轴、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飞刀组件、以及固定于所述机桶外侧壁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
所述犁刀组件包括环绕于所述第一转轴外的第一螺旋刀片、若干固定于所述第一螺旋刀片与第一转轴之间的第一连接刀片、环绕于所述第二转轴外且位于所述第一螺旋刀片下方的第二螺旋刀片、以及若干固定于所述第二螺旋刀片与第一转轴之间的第二连接刀片,所述第一螺旋刀片与所述第二螺旋刀片之间形成避让所述第二转轴的避让缺口;
所述飞刀组件包括若干环绕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于伸过避让缺口的轴段上的飞刀片。
可选地,所述机桶包括桶体、以及固定于所述桶体顶部的桶盖,所述桶体包括呈圆柱形的第一桶壁段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桶壁段底部且呈倒圆锥形的第二桶壁段,所述桶盖顶部设有连通所述混料腔的进料口,所述第二桶壁段底部设有连通所述混料腔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固定有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博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赣州博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76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