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子标志物及其在癌症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8137.1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1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董东;郑骏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N15/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孟祥斌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标志物 胃腺癌 癌症 应用 检测 制备 诊断 | ||
本发明公开了分子标志物及其在癌症中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分子标志物RP11‑259N19.1在制备诊断胃腺癌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同时公开了检测胃腺癌的产品,所述产品包括检测RP11‑259N19.1的试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分子标志物及其在癌症中的应用,具体的涉及RP11-259N19.1在胃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起源于胃粘膜的恶性肿瘤,是目前世界第四最常见肿瘤,致死率高居恶性肿瘤第二位,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100万例,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质量,其中胃癌新发病例近一半来自我国。胃癌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正常胃粘膜细胞发展为胃癌需要经历相当长时间的变化渐进过程,包括胃炎、肠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癌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疾病,胃癌发生发展中涉及了一系列分子改变,包括原癌基因激活以及抑癌基因失活,另外还与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相关。但是胃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然有许多未知领域。所以,探索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寻求新的诊断标志及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一般把胃镜下观察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胃癌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这些由于胃癌的隐匿性,早期胃癌诊断率较低,我国仅为7.5%,当病人因身体不适就诊时,往往已经发展为进展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仅达15%(Zanotti L,Bottini A,Rossi C,etal.Diagnostic tests based on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in breast cancer:frombackground to clinical use[J].Tumour Biol,2014,35(9):8461-8470.)。研究证实,组织形态改变是基于基因、分子水平改变的积累集合后的结果(Yanaihara N,Caplen N,Bowman E,et al.Unique microRNA molecular profiles in lung cancer diagnosisand prognosis[J].CANCER CELL,2006,9(3):189-198.),因此全面研究胃癌基因水平改变,深入研究胃癌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目前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现在医学已经进入崭新的分子生物学时代,高质量、系统的基因检测平台为分子肿瘤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科学家们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Esteller M.Non-coding RNAs inhuman disease[J].NAT REV GENET,2011,12(12):861-874.)。
人类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表明,全基因组中70%-90%基因进行转录,但只有不到2%基因最终翻译为蛋白,剩下的绝大部分转录本被命名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Xu Z,Yan Y,Qian L,et al.Long non-coding RNAs act as regulators of cellauto}hagy in diseases(Review)[J].ONCOL REP,2017,37(3):1359-1366.)。其中含有小于200个核苷酸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和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 RNA,lncRNA)。目前,关于miRNA功能研究已有大量结果,1ncRNA也成为现今的研究热点。1ncRNA可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多水平、多途径地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深度挖掘与胃癌相关的lncRNA,对于揭示胃腺癌的发病机制,实现胃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在胃腺癌中呈现差异表达的lncRNA分子标志物,并通过QPCR进一步的进行验证,以判断筛选出来的lncRNA作为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为胃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分子基础,为胃腺癌发病机制的揭示提供理论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未经徐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81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