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葡萄种质资源耐铝性鉴定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8471.7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9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福;莫丽玲;牛燕芬;彭声静;荆赞革;裴徐梨;刘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知诚思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7 | 代理人: | 麦春明 |
地址: | 650214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铝性 葡萄种质资源 综合指标 回归方程 隶属函数 权重 主成分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 单项指标 地区栽培 鉴定结果 鉴定指标 酸性土壤 高效化 性状 强弱 筛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葡萄种质资源耐铝性鉴定的方法,通过计算葡萄种质资源各性状的耐铝系数,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出5个综合指标,计算各品种综合指标的隶属函数值和权重,在隶属函数值和权重的基础上再获得各种质资源的耐铝性综合评价值,最后通过回归分析法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筛选出4个耐铝性鉴定指标;对新选育或新引进的品种仅需要测定最优回归方程中的4个指标就可以计算出耐铝综合评价值,进而确定耐铝性强弱及是否适合在酸性土壤地区栽培,使葡萄种质资源耐铝性的评价方法简单化和高效化,评价结果更准确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单项指标鉴定作物的耐铝性局限性很大,鉴定结果不够客观准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抗性种质资源筛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葡萄种质资源耐铝性鉴定的 方法。
背景技术
铝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和硅而位居第3位,占地壳总质量的7.5%~8.0%。一般 情况下,土壤中的铝以硅酸盐或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对植物无毒,但当土壤pH值降至5.0以下时,土壤中可溶性铝含量增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铝成 为酸性土壤中限制作物产量最主要的因子。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SO2等气体的大量排 放导致酸雨的频繁发生,加之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加剧了土壤的酸化,铝毒害已日趋 严重。
铝胁迫使葡萄植株生长受抑,嫩叶黄化,根系变黑;老叶叶绿素含量上升,嫩叶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和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上升,氧自由基产生速率也上升,而根系活力则下降,严重降低其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 耐铝性鉴定的方法常以单一的形态或生理指标作为筛选作物耐铝性的鉴定指标,但事实 上作物耐铝机制十分复杂,铝胁迫下各单项指标的反应不尽相同,不同品种间的耐性机 制亦不相同,因此,利用单项指标鉴定作物的耐铝性局限性很大,鉴定结果不够客观准 确。
现有油菜等草本作物上有类似的耐铝性的鉴定方法,但不同作物具有各自不同的形 态和生理特征,对铝毒的形态及生理响应亦不相同,特别是草本作物与木本果树差距甚大,在油菜上所得出的耐铝性筛选指标及相关的鉴定方法无法直接应用到葡萄上。
因此,生产中迫切需要寻找一种简单、高效、快捷、准确的葡萄种质资源耐铝性鉴定的方法,以便用于对新选育或新引进的葡萄种质资源进行快速的耐铝性鉴定,并筛选 出耐铝性强的葡萄品种供酸性土壤地区栽培。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葡萄种质资源耐铝性鉴定的方法,解决了现有 技术中利用单项指标鉴定作物的耐铝性局限性很大,鉴定结果不够客观准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葡萄种质资源耐铝性鉴定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S1:选取种质资源
选取不同来源遗传差异性大的具有代表性的葡萄种质资源;
步骤S2:葡萄种质资源的栽培及铝胁迫处理
采用无土栽培,供试基质按泥炭︰蛭石︰珍珠岩=1︰1︰1(体积比)的比例混合置 于营养钵中;种质资源种植于营养钵中进行无土栽培;每份种质资源均进行2种处理, 即20mmol·L-1铝胁迫[Al2(SO4)3,pH=4.0,1/2Hoagland’s(霍格兰氏)营养液配制]处理 和1/2Hoagland’s(霍格兰氏)营养液对照处理;
步骤S3:形态及生理指标的测定
处理时间结束后,分别测定各处理植株的形态指标:株高、根茎直径、节间距、地上部鲜重;取健壮植株的健康、成熟、无病虫害的叶片,用于测定生理指标:叶绿素a 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过氧化氢(H2O2)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学院,未经昆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84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