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时测量车辆总重的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8687.3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1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麦德荣;谢振翔;杨方剑;范向晨;王广乐;毛帆;钱佳玄;韩创;吕楠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德荣 |
主分类号: | G01G19/08 | 分类号: | G01G19/08;G01S1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时 测量 车辆 总重 监控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测量车辆总重的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该监控系统包括TPMS、轮胎与路面接触长度的测量系统、车辆总重的计算系统,以及实时警报的监控系统;监控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TPMS测量车辆每个轮胎内部的空气压强;轮胎与路面接触长度的测量系统测量曲率数据和距离数据;车辆总重的计算系统计算轮胎与路面接触长度、每个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每个轮胎的承重、每个车轴的轴重和车辆总重;实时警报的监控系统将数据传输给驾驶员和监管部门。本发明具有精度高、系统稳定、安装操作方便的特点,能加强对车辆超载和超限违法行为的监管,减少路基路面受到的过载损害,降低道路桥梁的养护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时测量车辆总重的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行业也随之发展迅速,各种货运车辆的数量和载货量逐年递增。2008年-2017年,公路货运量占比由74.1%上升到78%。与之而来的是车辆超载超限现象十分普遍。当市场营运能力不能满足运输需求的时候,车主为追求经济利益,常发生超载和超限现象,进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资料显示,超载率为10%时,路面损坏率增加46%,使用寿命缩短32%,车辆超载会使路基路面结构遭到严重破坏,造成路面弯沉和车辙等现象,使得道路出现裂缝甚至坍塌,导致公路使用年限下降,道路维护费用增加,还会引起环境污染、交通安全隐患、运输市场秩序的扰乱。
因此,货运车辆的重量监测十分重要。现阶段大多采用静态称重和动态称重的方法,设备主要安装在高速公路收费口或公路主要出入口。静态称重即使用地磅及其改良产品便携式称重仪,地磅的工作原理为对车辆的总重进行测量,被称重物或载重车辆置于承载器台面上,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承载器将重力传递至称重传感器,使称重传感器弹性体产生变形,贴附于弹性体上的应变计桥路失去平衡,输出与重量数值成正比例的电信号,经线性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再经A/D转换为数字信号,由仪表的微处理机(CPU)对重量信号进行处理后直接显示重量数据。这种方法只能抽检,耗时长且效率低,便携式称重仪安装操作就更加麻烦。动态称重主要基于轴重检测,让车辆以一定速度通过轴重称重平台,达到动态称重的目的,而车辆轮胎经过平台时间很短,由于一些干扰因素,例如轮胎驱动力、震动荷载等,所以作用在称重平台上的力并不是车辆实际的重量,测量精度低,且对无法铺设地下称重设备的偏远地区难以实施超载管制。
目前,治理超限超载普遍采用基于动态称重的计重收费系统,这些传统称重方法大都需在公路主线道上建立大型检测站,存在以下不足:称重固定检测设备受站点限制很大,不能对违法超限运输车辆实时进行检测认定。被检测车辆相对集中,测量精度误差大,检测效率较低,容易造成交通堵塞,而且车辆也容易绕行逃避检查等。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传统的称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对车辆总重进行实时监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时测量车辆总重的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以达到可以实时、精准地测量车辆当前总质量数据,精度高、系统稳定、安装操作方便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时测量车辆总重的监控系统,包括TPMS、轮胎与路面接触长度的测量系统、车辆总重的计算系统,以及实时警报的监控系统;
所述TPMS,用于测定车辆每个轮胎的内部空气压强,并将压强数据实时发送到车辆总重的计算系统;
所述轮胎与路面接触长度的测量系统,用于测定车辆每个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曲率数据和距离数据,并将测得数据实时发送到车辆总重的计算系统;
所述车辆总重的计算系统,利用压强数据、曲率数据和距离数据计算车辆总重,并将数据发送到实时警报的监控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德荣,未经麦德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86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