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铁锅的铸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9227.2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3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冬华 |
主分类号: | B22D19/16 | 分类号: | B22D19/16;B22D17/00;C22C38/42;C22C38/44;C22C38/48;C22C38/52;C22C38/54;C22C38/58;C23C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8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锅 内锅体 铸造 毛坯 锅体 生铁 高热传导性 热处理 易碎 表面包裹 局部高温 抛光处理 受热均匀 外锅体 熔炼 粗化 抗摔 铜层 铜块 油烟 打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铁锅的铸造方法,包括熔炼生铁块和铜块、铸造内锅体毛坯、粗化、铸造锅体毛坯、锅体毛坯热处理、打磨和抛光处理,本发明使用高热传导性的铜铸成外锅体包裹生铁铸成的内锅体,使得整个内锅体的各个位置受热均匀,避免了出现局部高温的情况,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油烟;此外,生铁锅比较易碎,其外表面包裹的铜层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生铁锅的抗摔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具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铁锅的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普遍使用的炒锅,一般采用单层薄铁皮经过冲压成型或生铁浇铸成型。由于这两种材料制造的炒锅导热性差。炒菜时锅体受热不均匀,在局部产生高温,特别是锅腰部位的温度最高,其次是锅底,锅沿的温度最低。食用油和食物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后产生大量热氧化分解产物 ,其中部分以烟雾形式散发到空气中形成油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铁锅的铸造方法,用生铁做内衬,不仅发挥了铸铁锅的天然安全、稳定性好的优点,也综合了铜的延展性和韧性极好的优势,降低锅在较大外力和突然撞击过程中易碎的风险;同时,铜的高导热性也进一步提高了铸铁锅的导热效果,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生铁锅的铸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熔炼生铁块和铜块;分别将生铁块和铜块进行熔炼,得铁水和铜水;
(2)铸造内锅体毛坯:将铁水倒入凹模中;然后将模具压入铁水,经压铸机加压成型,铸成内锅体毛坯;
(3)粗化:待铸造的内锅体毛坯冷却后,将其外表面进行喷砂粗化;
(4)铸造锅体毛坯;将铜水注入凹模中;然后使用经粗化处理过的内锅体毛坯充当模具压入凹模,使铜水与内锅体毛坯熔融结合;经压铸机加压成型,铸成锅体毛坯;
(5)锅体毛坯热处理:将合成的锅体毛坯进行热处理,热处理的温度在500-600℃;
(6)打磨和抛光处理;将经过热处理的锅体毛坯进行打磨和抛光处理,使其表面变得平整光亮,即可得所需无油烟生铁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使用高热传导性的铜铸成外锅体包裹生铁铸成的内锅体,使得整个内锅体的各个位置受热均匀,避免了出现局部高温的情况,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油烟;此外,生铁锅比较易碎,其外表面包裹的铜层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生铁锅的抗摔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不锈钢涂层属于奥氏体不锈钢,其组成成分的作用如下:
锰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奥氏体晶体组织并对抗马氏体变形,其还可以改善耐高温强度。但是,过高的锰含量会降低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和耐氧化性。因此,锰的含量限制为0.8-2.4%。
铬是不锈钢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其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但是,过高的铬含量会增加奥氏体形成剂镍和锰的需要。镍和锰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因此,铬的含量限制为18-22.6%。
镍是不锈钢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同时是奥氏体的强稳定剂。镍可以提高奥氏体的成形性和韧性,但是过高的镍含量会降低不锈钢的硬度和抗拉强度,而且镍的价格十分昂贵。因此,镍的含量限制为5.5-11.0%。
钼可以改善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其可以使不锈钢的基体强化,并提高不锈钢的高温强度和蠕变性能。由于钼的成本高,其含量限制为0.4-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冬华,未经王冬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92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