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59933.7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3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终端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柔性屏和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固定座;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轴,转动连接至所述固定座;转动件,与所述转动轴连接且转动件带动转动轴相对固定座一起转动,所述转动件与第一固定部分或者第二固定部分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柔性屏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转动;转换件,其与转动轴连接;移动组件,其与所述转换件固定连接,转换件将转动轴的转动转换为移动组件沿第一轴的直线移动,当所述柔性屏由展平状态转向折叠状态转换时所述移动组件沿第一轴远离柔性屏的方向移动以扩张移动组件上方的空间,当所述柔性屏由折叠状态向展平状态转换时所述移动组件沿第一轴靠近柔性屏的方向移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折叠柔性屏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的不断普及,移动终端在追求大屏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在均衡更好的便携性,单屏的物理极限即为在可握持尺寸下实现100%的屏占比。在可随身携带的前提下,为了追求更大的屏幕,发展出了折叠移动终端,目前的折叠移动终端采用双屏实现,展开后在两块独立的屏幕之间有明显的割裂感,无法实现视觉效果的完美。
柔性屏技术发展迅速,除了可弯曲的柔性屏,也出现了可折叠的柔性屏,可折叠柔性屏由于只有一块屏幕,展开后整体的视觉效果更加完美。柔性屏可折叠移动终端按照折叠后屏幕所在的位置可分为内折弯柔性屏移动终端和外折弯柔性屏移动终端。针对内折弯移动终端,折叠后屏幕在移动终端的内侧,被移动终端的壳体保护起来,具备更好的抗冲击性能。
现有的内折弯柔性屏移动终端,其中一个发展方向为屏幕固定式。屏幕固定式是指柔性屏与设备的转动件相对固定,设备在折叠过程中转动件配合柔性屏的变化而变化,柔性屏与转动件不会发生位移错动。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柔性屏在折叠时,移动终端容纳柔性屏的空间有限,会导致柔性屏在折叠处起拱,轻则影响柔性屏的外观,重则损坏柔性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可以降低柔性屏在折叠时在柔性屏的可弯折部分起拱的概率,防止柔性屏损坏。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柔性屏和折叠机构,所述柔性屏固定在所述折叠机构上,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固定部分、第二固定部分和位于两者之间的可弯折部分,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固定座;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轴,转动连接至所述固定座;转动件,与所述转动轴连接且转动件带动转动轴相对固定座一起转动,所述转动件与第一固定部分或者第二固定部分固定连接,且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柔性屏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转动;转换件,其与转动轴连接;移动组件,其与所述转换件固定连接,转换件将转动轴的转动转换为移动组件沿第一轴的直线移动,当所述柔性屏由展平状态向折叠状态转换时所述移动组件沿第一轴远离柔性屏的方向移动以扩张移动组件上方的空间,当所述柔性屏由折叠状态向展平状态转换时所述移动组件沿第一轴靠近柔性屏的方向移动,其中,当所述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轴与第一固定部分或者第二固定部分的显示面平行且与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垂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当所述柔性屏由展平状态转向折叠状态转换时所述移动组件沿第一轴远离柔性屏的方向移动,以扩张移动组件上方的空间,从而,折叠机构容纳柔性屏的可弯折部分的空间变大得到扩张,可以降低柔性屏在折叠时由于空间比较小而导致柔性屏的可弯折部分向上拱起的几率,降低柔性屏由于折叠而造成损坏的概率。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底壳和第二底壳,所述第一底壳与第一固定部分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底壳与第二固定部分相对设置,所述转动组件的所述转动件与第一底壳或第二底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壳和所述第二底壳相邻设置,当所述柔性屏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移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底壳和所述第二底壳的同一侧,当所述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底壳和所述第二底壳相邻的一端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并且所述移动组件部分从所述第一间隙伸出。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减小第一间隙的宽度,进而降低外部元器件从第一间隙处插入终端的概率,可以防止终端内的元器件损坏,也可以防止用户受到触电等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99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