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锅炉二次风精准送风防卡滞风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0231.0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6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哲;钟震;王文波;蒙涛;赵虎军;郭冰;张源;李硕;张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龙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L13/04 | 分类号: | F23L13/04;F23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轴 第二挡板 第一挡板 风道 力矩齿轮 可调 二次风 防卡滞 风门 送风 锅炉 空转 对开设置 方形结构 风门挡板 驱动电机 事故发生 完全封闭 转动力矩 严密性 漏风 铰接 内壁 承载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锅炉二次风精准送风防卡滞风门,其包括风道、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风道呈方形结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对开设置在风道内部,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铰接在所述风道两个相对的内壁上,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另一侧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挡板绕第一转动轴旋转,所述第二挡板绕第二转动轴旋转;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均设置有可调力矩齿轮,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旋转,当转动力矩大于可调力矩齿轮的承载范围时,所述可调力矩齿轮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空转。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完全封闭整个风道,有效增加了风门挡板的严密性,避免漏风事故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电厂尾气排放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二次风精准送风防卡滞风门。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原有承担我国北方大规模供热的中小型锅炉不断被拆除和改造,人们对于煤炭供热供能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供热压力日渐突出。
在煤粉锅炉中有二次风,用于提供煤粉燃烧所必需的空气;采用空气分级低NOx燃烧技术的煤粉锅炉中也有分离二次风,即燃尽风。在锅炉负荷变化或低NOx燃烧调整时,二次风和/或燃尽风风量会相应调整。目前的二次风、燃尽风均为单通道结构,在风量变化时,燃烧器出口风速会相应线性变化,当风速下降较大时,会影响到炉内空气动力场结构,从而影响锅炉效率、NOx生成浓度、锅炉运行参数等,甚至导致结渣、高温腐蚀等问题。
火电厂制定了节能、减排目标,为了完成上述目标,要求火电厂各设备都要做到精准化运行。而影响节能指标首要的关键点是煤的高效、洁净燃烧。目前,国内燃煤机组的普遍燃煤情况是:煤种复杂多变,掺烧低价劣质煤已成为常态。所以,因为煤质的复杂多变,要求燃烧器煤种适应性要提高,并达到灵活性调峰要求和超低排放环保要求。达到这些要求需要锅炉二次风风量和风速能合理控制,达到精准送风,减少多余助燃风进入锅炉,增加NOx的生成。
目前,煤粉锅炉日常运行中,二次风的主要问题是漏风现象严重,多余的无组织的漏风增加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以往风门采用单开式,容易出现卡涩,出现卡涩时,无法及时调整风速,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二次风喷射距离不能确定而影响分级燃烧效率,当需要减小风量,风门不能及时关闭,严重影响电厂锅炉实际运行的变化。由于风门采用电机驱动,当风门卡滞时电机受阻很可能造成发热而烧毁电机。以往风门采用单开式,容易出现积灰阻塞,出现积灰阻塞后,风门不能满足开启和关闭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二次风精准送风防卡滞风门,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炉二次风精准送风防卡滞风门,其包括风道、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风道呈方形结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对开设置在风道内部,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铰接在所述风道两个相对的内壁上,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另一侧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挡板绕第一转动轴旋转,所述第二挡板绕第二转动轴旋转;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均设置有可调力矩齿轮,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旋转,当转动力矩大于可调力矩齿轮的承载范围时,所述可调力矩齿轮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空转。
在如上所述的锅炉二次风精准送风防卡滞风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相互接触的一侧设有叠加部,当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关闭时,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叠加部重合。
在如上所述的锅炉二次风精准送风防卡滞风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面积和大于风道面积。
在如上所述的锅炉二次风精准送风防卡滞风门中,优选地,所述叠加部的宽度为2-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龙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电龙源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02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子声波发生器
- 下一篇:一种防止风机失速的烟风道耦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