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测试GIS绝缘拉杆的电气性能的装置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0672.0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08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崔博源;王浩然;张鹏飞;陈允;刘焱;吴昱怡;曹德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姜丽辉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拉杆 测试 电气性能 低压侧电极 高压侧电极 驱动机构 运动过程 产品质量水平 低压屏蔽结构 测试装置 动态电场 分闸状态 绝缘距离 屏蔽结构 切换状态 试验工装 微小缺陷 运行工况 支架组件 考核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试GIS绝缘拉杆的电气性能的装置及测试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支架组件、高压侧电极组件、低压侧电极组件和驱动机构,在测试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绝缘拉杆运动,进而改变绝缘拉杆与高压侧电极组件的高压侧屏蔽结构和低压侧电极组件的低压屏蔽结构的相对位置,从而模拟绝缘拉杆在分闸状态和合闸状态以及切换状态时的运动过程的运行工况,以对绝缘拉杆在多种状态下的电气性能进行测试。本发明提供的测试装置能模拟绝缘拉杆在运行中的不同状态;测试方法简便,解决了现有绝缘拉杆试验工装有效绝缘距离过大、运动过程中动态电场变化作用无法考核的问题,能够有效考核绝缘拉杆的电气性能、检测内部微小缺陷,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测试GIS绝缘拉杆的电气性能的装置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绝缘拉杆是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metal-enclosedswitchgear,GIS)中的重要部件,广泛应用在断路器、隔离开关和电阻开关中,为运动机构传递动力和能量,同时还起着电气绝缘的作用。在运行状态下,绝缘拉杆的两端(包括金属件和一部分绝缘杆)分别插入不同电位的金属屏蔽罩中并与驱动机构相连,因此绝缘拉杆的有效绝缘距离仅为绝缘杆长度的一部分。目前普遍使用的绝缘拉杆电气试验工装,是在绝缘拉杆的整个绝缘部分上施加试验电压,增大了有效绝缘距离,致使试验时的电场强度偏低,而且最大场强位置也不同于运行工况,这样就不能有效地考核绝缘拉杆的电气性能;并且传统试验工装采用对绝缘拉杆静态施加电压的方式,无法考核绝缘拉杆在运动过程中的电气性能。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准确的测量GIS绝缘拉杆的电气性能,且兼顾多状态测量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测试GIS绝缘拉杆的电气性能的装置及测试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实验工装不能准确测试绝缘拉杆的电气性能,并且不能兼顾多状态测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测试GIS绝缘拉杆的电气性能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支架组件、高压侧电极组件、低压侧电极组件和驱动机构,
所述支架组件,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座和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杆连接安装在所述下支撑座上;
所述高压电极组件,包括:高压侧屏蔽结构、高压侧连接结构和高压侧接线端子,
所述高压侧屏蔽结构抵接在所述上支撑板的底壁上;所述高压侧连接结构位于所述高压侧屏蔽结构内部,一端与所述高压侧屏蔽结构相连接,另一端与绝缘拉杆一端的金属件相连接;所述高压侧接线端子的一端贯穿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高压侧屏蔽结构接触,另一端与外部高压源相连接;
所述低压侧电极组件,包括:低压侧屏蔽结构和低压侧底盘,所述低压侧屏蔽结构安装在所述下支撑座上;所述低压侧底盘位于所述低压侧屏蔽结构内部,所述低压侧底盘的用于安装所述绝缘拉杆,并与驱动机构相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低压侧底盘及绝缘拉杆沿所述绝缘拉杆的轴向运动,以改变绝缘拉杆与高压侧电极组件的高压侧屏蔽结构和低压侧电极组件的低压屏蔽结构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以使得所述绝缘拉杆处于合闸状态、分闸状态或二者之间的运动状态。
优选地,其中所述高压侧屏蔽结构、低压侧屏蔽结构和高压侧接线端子均为金属材料。
优选地,其中所述高压侧屏蔽结构和低压侧屏蔽结构之间的距离与实际运行工况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如上所述的用于测试GIS绝缘拉杆的电气性能的装置测试GIS绝缘拉杆的电气性能的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0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