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报警信息显示方法及组合仪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0880.0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3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皓;许劲;杨涛;谢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车身电子系统(芜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5/00 | 分类号: | B60K35/00;B60Q9/00;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汤国华 |
地址: | 241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信息 报警信息显示 功能安全 显示缓存 正常显示 组合仪表 安全报警 触发功能 第一区域 监控数据 校验 报警消息 监控模块 显示图像 监控 报警 渲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报警信息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果需要显示第一报警信息且其涉及功能安全,在显示缓存中渲染包括第一报警信息的显示图像;显示监控模块监控显示缓存中对应于第一报警信息的第一区域,计算第一监控数据;报警校验模块校验第一报警信息能否正常显示,如果不能正常显示,触发功能安全报警。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组合仪表。本发明提供的报警信息显示方法及组合仪表,对于需要显示的涉及功能安全的第一报警信息,监控显示缓存中对应于第一报警消息的第一区域,并计算第一监控数据,如果第一报警信息不能正常显示,则触发功能安全报警,使车辆符合功能安全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报警信息显示方法及组合仪表。
背景技术
根据系统的特性把危险源直接除掉的方法是“本质安全”,例如将铁路道口改造为立交桥,通过来安全机制抑制事故风险的技术称为“功能安全”,例如安全机制为设置在铁路道口的栏杆和红绿灯。
理想的情况是不管什么场合都采用“本质安全”,但事实上,在很多场合里,由于系统自身的原因,不可能把危险源除掉。
汽车上的E/E(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电子电气)系统越来越复杂,本质安全很难实现和应用。因此只能采用功能安全,目的就是在本质安全无法达到时,尽可能的通过增加安全机制去提高安全等级,实现安全目标,避免直接或间接(经由设备或环境)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是环境污染。
具体到汽车安全性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ISO26262(FunctionalSafety,功能安全),适用于总重不大于3.5吨的量产型乘用车。这一标准主要针对汽车上的E/E系统提出,目的是使得符合该标准的车上“不存在不可接受的由E/E系统失效所导致的风险”。
例如,汽车停在斜坡上,而制动失效,电子驻车制动(EPS,Electrical ParkBrake)系统故障报警-EPS故障灯闪烁。如果EPS故障报警为较低的安全等级,由于各种原因EPS故障灯未能闪烁,使得驾驶员不能获知制动失效,错失进行处理的时机,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是环境污染;而通过增加安全机制提高EPS故障报警的安全等级,保证在上述情况下EPS故障灯正常闪烁,提醒驾驶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即使制动失效,也能够避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是环境污染。
类似地,轮胎压力过低报警、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ABS)故障报警也是高安全等级的。
发明内容
对于轮胎压力过低报警功能,其功能故障为:轮胎压力过低报警不工作,相关的驾驶情景为高速行驶,高速行驶的暴露率E4,如果高速行驶的时候胎压过低,但是没有报警,有可能发生爆胎事件导致严重车祸,严重度为S3,驾驶员来不及做任何反应,所以可控性为C3,根据ISO 26262标准的风险矩阵得到此危害事件的风险为ASIL D,那么安全目标是避免胎压过低报警不工作,ASIL D。那么对于轮胎压力过低报警功能,就需要增加了一个功能安全需求,以保证轮胎压力过低报警正常工作,向驾乘人员警示危险,以保证符合ISO 26262标准的车上“不存在不可接受的由E/E系统失效所导致的风险”。
类似地,轮胎温度过高报警、轮胎压力值显示、轮胎温度值显示、轮胎快速漏气报警、左右轮失衡报警等,也需要以符合标准的方式实现。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报警信息显示方法,对于需要显示的涉及功能安全的第一报警信息,监控显示缓存中对应于第一报警消息的第一区域,并计算第一监控数据,经校验如果第一报警信息不能正常显示,则触发功能安全报警,使车辆符合功能安全的要求。
本发明提供一种报警信息显示方法,应用系统包括报警模块、显示缓存、显示监控模块以及报警校验模块,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报警模块判断是否需要显示对应于第一报警消息的第一报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车身电子系统(芜湖)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车身电子系统(芜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08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