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匹配柔性屏的屏下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1492.4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9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蔡奇;林娇;彭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匹配 柔性 指纹 模组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匹配柔性屏的屏下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屏下指纹模组包括柔性显示屏、支撑补偿件及指纹图像传感器,柔性显示屏包括位于顶层的柔性盖板、位于底层的支撑层及位于中间的功能层,支撑层设有开口,支撑补偿件包括侧框及透光区,透光区连接在侧框的顶部且与侧框共同形成包围空间,侧框和透光区伸入开口,侧框连接至支撑层,透光区连接至功能层,指纹图像传感器至少部分位于在收容空间内。本申请既能保证指纹成像效果,又能使柔性显示屏结构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屏下指纹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匹配柔性屏的屏下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等移动电子终端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用户对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幕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全屏显示的快速发展中,与之对应的屏下(屏内,“屏幕下方”简称“屏下”;“屏幕内部”简称“屏内”)指纹识别技术因为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而备受期待。柔性折叠显示屏的发展亦备受公众的关注,通过折叠,使得终端能在不同场景下以不同的形态满足用户的需求。然而,将屏下指纹技术应用在柔性屏中,如何即能保证指纹成像与识别效果,又能使显示屏的结构稳定可靠,为业界研发所遇到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匹配柔性屏的屏下指纹模组及移动终端,既能保证指纹成像效果,又能使显示屏的结构稳定可靠。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匹配柔性屏的屏下指纹模组,包括柔性显示屏、支撑补偿件及指纹图像传感器,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位于顶层的柔性盖板、位于底层的支撑层及位于中间的功能层,功能层包括触控层及显示发光层,触控层为实现柔性显示屏触控功能的结构。所述支撑层设有开口,所述支撑补偿件包括侧框及透光区,所述透光区连接在所述侧框的顶部且与所述侧框共同形成包围空间,所述侧框和所述透光区伸入所述开口,所述侧框连接至所述支撑层,所述透光区连接至所述功能层,所述指纹图像传感器至少部分位于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本申请通过在柔性显示屏的开口位置设置指纹图像传感器,通过支撑补偿件安装在开口的位置,支撑补偿件的透光区即支撑柔性显示屏,又具透光性,防止柔性显示屏被按压时变形,保证显示屏结构稳定性,亦保证指纹成像效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补偿件与所述支撑层固连。支撑补偿件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至支撑层。其它实施方式中,支撑补偿件也可以与支撑层活动连接,当柔性显示屏弯折的过程中,二者之间在柔性显示屏延展的方向上具有形变的空间,只要保证支撑补偿件在垂直于柔性显示屏的方向上位置固定,满足透光区对柔性显示屏开口位置的支撑即可。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补偿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自所述侧框的底部朝向远离所述透光区的方向延伸,即连接部位于侧框底部的外缘,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层固定连接,连接部与支撑层重叠固定,也可以在支撑层上设凹槽,收容连接部,这样保证支撑层底面的平面度,利于柔性屏薄型化。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补偿件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从所述侧框的底部向所述收容空间内延伸,用于承载所述指纹图像传感器,即承载部位于指纹图像传感器的底部,指纹图像传感器安装在承载部和透光部之间。通过承载部的设置,可以将指纹图像传感器与支撑补偿件组装为一体,形成模块化结构,再一起安装至柔性显示屏上,安装简便,易于操作。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部呈平板状,且封闭所述侧框的底部所形成的开口。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指纹传感器的边缘对应设置,用于支撑所述指纹图像传感器的边缘,即承载部没有与指纹图像传感器底面完全重叠,只在边缘处进行限位。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图像传感器为光学式指纹传感器,所述透光区的透过率≥90%,所述透光区的雾度≤5%。所述透光区为玻璃或亚克力材料。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图像传感器为电容式指纹传感器,所述透光区的相对介电常数范围为大于4。所述透光区为石英或玻璃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14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