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燃煤注汽锅炉系统供电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1509.6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4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陆诗建;李清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F28C3/08;F22D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10002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轮发电机 注汽锅炉 富液泵 贫液泵 燃煤 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低温低压蒸汽 高温高压蒸汽 贫液冷却器 系统供电 除盐水 解吸塔 煮沸器 热交换 吸收塔 贫富液换热器 吸热 额外消耗 高压蒸汽 电连接 中高温 捕集 可用 供电 出口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燃煤注汽锅炉系统供电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包括吸收塔、富液泵、贫富液换热器、解吸塔、贫液泵、贫液冷却器、燃煤注汽锅炉系统、汽轮发电机、煮沸器。其中,除盐水吸热升温,然后经由贫液冷却器第一出口进入燃煤注汽锅炉系统中;除盐水在燃煤注汽锅炉系统中变为高温高压蒸汽,一部分高温高压蒸汽通入汽轮发电机中,在汽轮发电机中高温高压蒸汽转变为电能和低温低压蒸汽,汽轮发电机电连接富液泵和贫液泵,以对富液泵和贫液泵提供电能;低温低压蒸汽进入煮沸器中与解吸塔底的部分液体进行第三热交换。汽轮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可用于富液泵和贫液泵的供电,从而节省了富液泵和贫液泵额外消耗的电能,降低了捕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捕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燃煤注汽锅炉系统供电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大气中CO2的含量也不断上升,大量CO2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给全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CO2减排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提高能效,提高设备和工艺的能效可以有效的减少CO2的排放。第二种是寻找替代能源,新能源的发现和清洁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有效的减小CO2的排放。第三种是对CO2进行捕集和封存(CCS)。前两种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有突破性的发展,而对排出的CO2进行捕集和封存已经成为减小大气中CO2排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目前利用有机胺捕集CO2技术是目前最成熟的技术,有机胺法捕集CO2技术的主要不足之处是解吸塔再生能耗过高,为了更有效地减少CO2排放,开发新的CO2捕集系统,国内外学者正不断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与开发。
然而燃煤注汽锅炉是烟气CO2捕集技术的“蓝海”,目前尚未有示范工程建设,也未有具体的技术成果发布。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燃煤注汽锅炉系统供电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将蒸汽发电技术用于二氧化碳以及吸收剂的再生,同时有效利用解吸塔中二氧化碳和吸收剂再生产生的废热来加热注入燃煤注汽锅炉系统内的补给水,从而能够降低二氧化碳捕集成本和锅炉煤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燃煤注汽锅炉系统供电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其包括吸收塔、富液泵、贫富液换热器、解吸塔、贫液泵、贫液冷却器、燃煤注汽锅炉系统、汽轮发电机、煮沸器。
吸收塔包括:吸收塔第一入口,位于吸收塔的下部,供烟气进入;吸收塔第二入口,位于吸收塔的上部;吸收塔第一出口,位于吸收塔的底部;吸收塔第二出口,位于吸收塔的顶部。
贫富液换热器包括:贫富液换热器第一入口;贫富液换热器第二入口;贫富液换热器第一出口;贫富液换热器第二出口。
富液泵的一侧连通于吸收塔第一出口,另一侧连通于贫富液换热器第一入口。
解吸塔包括:解吸塔第一入口,位于解吸塔的上部,连通贫富液换热器第一出口;解吸塔第二入口,位于解吸塔的底部;解吸塔第一出口,位于解吸塔的底部;解吸塔第二出口,位于解吸塔的顶部;解吸塔第三出口,位于解吸塔的下部。
贫液泵的一侧连通于解吸塔第一出口,另一侧连通于贫富液换热器第二入口。
贫液冷却器包括:贫液冷却器第一入口,连通贫富液换热器第二出口;贫液冷却器第二入口,供外部除盐水进入;贫液冷却器第一出口,连通于燃煤注汽锅炉系统;贫液冷却器第二出口,连通于吸收塔第二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15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