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渗透油藏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61952.3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8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3/3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郭峰 |
地址: | 250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透 油藏 co base sub | ||
1.一种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极限井距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建立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渗流物理模型;
所述渗流物理模型包括三个渗流区域:纯CO2渗流区、CO2浓度衰减区,纯油渗流区;所述渗流区域依据CO2混相驱过程中流体性质的变化划分;
步骤S2:建立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渗流数学模型;
假设储层为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渗流符合油气两相等温非达西渗流、假设注采系统为直线井排、地层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考虑CO2对原油的降粘作用、考虑油相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同时考虑CO2混相驱过程中,气体与油层的溶解作用和离子传质作用以及吸附作用建立一维对流—扩散—吸附方程;采用矿场岩心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数据回归油相启动压力梯度Go,确定混相波及区内油气混合物粘度为μmix,确定混相波及区内油气混合物启动压力梯度可以修正为Gmix;
步骤S3:求解所述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渗流数学模型;
以混相前缘推进距离和生产井压力波及范围作为依据来计算极限井距,考虑混相渗流阻力、预期产量、流体物性变化因素,确定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极限井距计算方法;按照纯CO2渗流区、CO2浓度衰减区、纯油区的顺序依次求解所述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渗流数学模型;所述按照纯CO2渗流区、CO2浓度衰减区、纯油区的顺序依次求解所述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渗流数学模型包括:计算纯CO2渗流区内压差损耗和长度变化;计算CO2浓度衰减区内CO2浓度分布、压差损耗和长度变化;计算纯油区内压差损耗和长度变化;所述计算纯CO2渗流区内压差损耗和长度变化的方法为:
首先计算储层中的渗流速度:
计算混相波及区内真实速度:
C/C0=0.5相对浓度点以速度u向前移动,经过时间t,平移距离为l0.5=ut,设纯CO2渗流区长度为l1,CO2浓度衰减区长度为l2,CO2浓度衰减区半长度为0.5l2,则C/C0=0.5相对浓度点平移距离:l0.5=l1+0.5l2;
纯CO2渗流区长度:l1=l0.5-0.5l2;
纯CO2渗流区流体渗流是符合达西定律的平面线性流,通过任意一截面的流量方程为:
式中,piwf为注气井底压力,p1为纯CO2渗流区中任一点压力,
压力分布方程为:
根据所述流量方程和所述压力分布方程可以得到:
消耗的压差Δpg为:
式中,v—注入CO2的渗流速度,m·s-1;A—渗流截面积,m2;q—通过任一渗流截面的流量,m3/d;u—注入CO2的真实速度,m·s-1;φ—孔隙度,无量纲,取值0-1;Sor—残余油饱和度,无量纲,取值0-1;Swc—束缚水饱和度,无量纲,取值0-1;l0.5—C/C0=0.5相对浓度点以速度u经过时间t的平移距离,m;l1—纯CO2渗流区长度,m;l2—CO2浓度衰减区长度,m;0.5l2—CO2浓度衰减区半长度,m;K—绝对渗透率,10-3μm2;μg—CO2的黏度,mPa·s;x—CO2气驱前缘推进距离,m;dp—油藏中任意一点处的压力微元,MPa;dx—距离微元,m;p1—纯CO2渗流区中任意一点处的压力,MPa;piwf—注气井底压力,MPa;p(x)—压力分布函数,MPa;Δpg—消耗的压差,MPa;
所述计算CO2浓度衰减区内CO2浓度分布、压差损耗和长度变化的计算方法为:
CO2浓度衰减区内CO2浓度连续降低,油气混合物粘度及油相启动压力梯度连续上升,将CO2浓度衰减区等分为n个网格,考虑每个网格内流体物性一致,使用方程计算每个网格内的CO2浓度、使用方程计算每个网格内的原油粘度、使用方程计算每个网格内的油气混合物启动压力梯度,假设混相前缘CO2浓度为Cf,时间步长为Δt,距离步长为Δx,计算不同时刻CO2浓度衰减区长度l2=ΣΔx,运移时间T=ΣΔt;
通过任意一截面的流量方程为:
压力梯度方程为:
压差可由压力梯度方程积分得到:
式中,C(x,t)—CO2浓度函数,kg·m-3,C0—初始CO2浓度,kg·m-3,x—CO2气驱前缘位置与CO2浓度衰减区起始点之间的距离,m;v—注入CO2的渗流速度,m·s-1;t—CO2注入的时间,s;D—CO2在原油中的综合扩散系数,m2·s-1;θ—微粒被捕集的速度系数,m-1;erfc()—互补误差函数,无量纲;u—注入CO2的真实速度,m·s-1;β—微粒在岩石表面的吸附速度系数,1·s-1;μmix—混相波及区油气混合物的黏度,mPa·s;μo—原油的黏度,mPa·s;μg—CO2的黏度,mPa·s;C—注入CO2浓度,kg·m-3;Gmix—混相波及区油气混合物启动压力梯度,MPa/m;K—绝对渗透率,10-3μm2;Cf—混相前缘CO2浓度,kg·m-3;Δt—时间步长,s;Δx—距离步长,m;T—传质运移时间,s;l2—CO2浓度衰减区长度,m;q—通过任一渗流截面的流量,m3/d;A—渗流截面积,m2;dp—油藏中任意一点处的压力微元,MPa;dx—距离微元,m;Δpmix—CO2浓度衰减区消耗压差,MPa;xg-mix—CO2浓度衰减区起始点坐标,m;xmix-o—CO2浓度衰减区末端点坐标,m;
所述计算纯油区内压差损耗和长度变化的计算方法为:
纯油区内,通过任意一截面的流量方程为:
压差方程为:
纯油区的长度l3即纯油区的泄油半径为:
实际计算中,pmix-o是与平均地层压力pε很接近的值,误差是由数值计算导致的,当混相前缘处的压力pmix-o下降到平均地层压力pε时,注采井距恰好达到满足某一产量q的极限井距L,是纯CO2渗流区、CO2浓度衰减区、纯油区三个长度之和,即:L=l1+l2+l3;
式中,q—通过任一渗流截面的流量,m3/d;K—绝对渗透率,10-3μm2;A—渗流截面积,m2;dp—油藏中任意一点处的压力微元,MPa;dx—距离微元,m;μo—原油的黏度,mPa·s;Go—油相启动压力梯度,MPa/m;Δpo—纯油区消耗的压差,MPa;xmix-o—CO2浓度衰减区末端点坐标,m;xo—纯油区末端点坐标,m;l1—纯CO2渗流区长度,m;l2—CO2浓度衰减区长度,m;l3—纯油区长度,m;pmix-o—CO2浓度衰减区末端点处油藏压力,MPa;pgf—生产井井底流压,MPa;pε—平均地层压力,MPa;L—极限井距,m;
步骤S4:对关键算法的进行编程,关键算法的编程方法为:采用C#编程语言编程,①先求出真实速度,纯CO2渗流区使用单相渗流公式求解;②划分网格,计算CO2浓度衰减区内CO2浓度分布、压差损耗和长度变化,采用试算法迭代求解计算主函数;③纯油渗流区压力由油气两相渗流区末端压力开始递减,用单相渗流公式计算,得到压差损耗和长度变化;④判断压差条件是否满足:Δpg+Δpmix|≤|piwf-pε|或Ci(x,t)Cf两条件之一;根据油藏实际属性绘制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理论图版,计算井底流压对CO2混相驱极限井距的影响、分析CO2混相驱过程中不同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建立CO2浓度衰减曲线的分布规律;所述的不同参数包括CO2浓度、原油粘度和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未经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195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油过程中的注气方法
- 下一篇:一种正韵律厚油层的双向驱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