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物全固态锂电池电芯超声原位熔合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1957.6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3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张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25;H01M10/056;H01M4/36;H01M4/58;H01M4/587;H01M4/6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熔合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全固态锂电池 复合正极 聚合物 电芯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固态电解质膜 电解质 电极电解质 溶液浇铸法 锂离子电芯 成膜法制 电极界面 依次叠放 界面处 全固态 锂电池 锂离子 电极 制备 阻抗 锂片 迁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全固态锂电池电芯超声原位熔合工艺,具体为:用成膜法制备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溶液浇铸法制备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最后用超声进行固态电解质膜和电极的熔合,制成全固态锂离子电芯。超声熔合时材料按照C‑LiFePO4复合正极、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锂片的顺序依次叠放。超声熔合的方法可以降低室温下电解质‑电极界面阻抗,提高锂离子在电极电解质界面处的迁移速率,改善了锂电池室温下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合物全固态锂电池电芯超声原位熔合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进,市场对电池提出了新的要求。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将遇到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电动车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至少要达到500W·h/kg,而目前大规模实用化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远远达不到这个目标。
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聚合物基电解质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有望应用在电动汽车上,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固态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电极阻抗高、电解质电导率低严重限制了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聚合物全固态锂电池中PEO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研究最为广泛,PEO本身属于半结晶态聚合物,无定形相的高分子链段具有锂离子传输功能,链段运动较差的晶相PEO锂离子的传导速率较低。目前在降低PEO结晶度方面添加增塑剂,离子液体,无机填料,形成共聚物方法最为常见。超声波作用于热塑性的塑料接触面时,会产生每秒几万次的高频振动,这种达到一定振幅的高频振动,会在塑料接触面产生局部高温,使塑料接触面迅速熔化,加上一定压力后,材料即熔合成一体,利用超声波有助于提高电解质-电极界面相容性。超声波作用于聚合物电解质时,高频振动可破碎电解质晶粒,降低电解质结晶度,可以用于提高电解质离子电导率。
基于超声高频振动使聚合物软化形成界面熔合的能力,同时具有破碎晶粒的作用,本专利提出一种聚合物全固态锂电池电芯超声原位熔合工艺。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基于超声高频振动使聚合物软化形成界面熔合的能力,同时具有破碎晶粒的作用,提出一种聚合物全固态锂电池电芯超声原位熔合工艺。降低了室温下电解质-电极界面阻抗,提高锂离子在电极电解质界面处的迁移速率,改善锂电池室温下的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物全固态锂电池电芯超声原位熔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聚合物基体和导电锂盐并按1:1~4:1摩尔配比制得混合物;
步骤二:用溶液浇铸法制备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
步骤三:用成膜法制备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
步骤四:选取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为锂片;
步骤五:用超声振动实现固态电解质膜和电极的熔合,制成全固态锂离子电芯,具体操作为:
(1)按照叠放次序把需要熔合的材料叠放在超声模具上;
(2)降下超声工具头,在设定压力下完全压在待熔合的材料上;所选超声工具头面积应大于待熔合材料的面积;
(3)施加超声振动;
(4)待到振动结束后取出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合物全固态锂电池电芯超声原位熔合工艺,进一步包括下列技术特征的部分或全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19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容量便携聚合物锂电池及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封装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