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沟水处理用排水洞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1958.0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8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刚;相昆山;孔科;梁娟;易文明;张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9/06 | 分类号: | E02B9/06;E02B8/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敬川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山峡谷地区 排水洞 沟谷 沟水 弃渣 支流 水电站 水电站工程 挡水坝 开挖 施工 排水 水利水电工程 工程建设 临时排水 施工进度 有效处理 进口段 堆存 沟口 截断 填筑 土石 渣场 水土保持 堆放 规划 保证 | ||
1.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沟水处理用排水洞结构,包括永久挡水坝(20)和永久排水洞(30),所述永久挡水坝(20)设置在支流沟谷(11)上,所述永久排水洞(30)设置在山体内,且永久排水洞(30)的进水口设于永久挡水坝(20)上游侧的支流沟谷(11)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临时挡水坝(40)、永临排水结合洞(50)、永临排水联系洞(60)和临时排水洞进口段(70);所述临时挡水坝(40)设置在永久挡水坝(20)下游侧的支流沟谷(11)上,所述永久排水洞(30)的出水口位于临时挡水坝(40)的上游侧;所述永临排水结合洞(50)设置在山体内,永临排水结合洞(50)的进水口通过永临排水联系洞(60)与永久排水洞(30)的出水口连接,永临排水结合洞(50)的出水口与主江(10)连通;所述临时排水洞进口段(70)设置在山体内,临时排水洞进口段(70)的进水口设于永久挡水坝(20)与临时挡水坝(40)之间的支流沟谷(11)内,临时排水洞进口段(70)的出水口与永临排水结合洞(50)的进水口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沟水处理用排水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久排水洞(30)出水口处的山体内设置有涡室(31),所述涡室(31)正下方的山体内设置有漩流井(32),所述漩流井(32)将永久排水洞(30)的出水口与永临排水联系洞(60)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沟水处理用排水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内还设置有与涡室(31)连通的涡室施工支洞(3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沟水处理用排水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涡室施工支洞(33)内设置有临时封堵体(34)。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沟水处理用排水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临排水联系洞(60)包括联系洞先行施工段(61),永临排水联系洞(60)通过联系洞先行施工段(61)与永临排水结合洞(50)的进水口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沟水处理用排水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江(10)上设置有水电站挡水围堰(12),所述水电站挡水围堰(12)位于支流沟谷(11)的上游侧,所述永临排水结合洞(50)的出水口位于水电站挡水围堰(12)的上游侧。
7.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沟水处理用排水洞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施工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沟水处理用排水洞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山峡谷地区水电站沟水处理用排水洞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沿支流沟谷(11)在山体内施工彼此连通的永临排水结合洞(50)和临时排水洞进口段(70),使永临排水结合洞(50)的出水口与主江(10)连通,并使临时排水洞进口段(70)的进水口处于支流沟谷(11)内;
步骤二,在临时排水洞进口段(70)进水口下游侧的支流沟谷(11)上填筑临时挡水坝(40),截断支流沟谷(11)并在临时挡水坝(40)至支流沟谷(11)的沟口段形成前期堆渣场地;永久渣场形成之前,施工水电站建筑物产生的开挖弃渣堆存在前期堆渣场地中;
步骤三,在山体内施工永久排水洞(30)和永临排水联系洞(60),使永久排水洞(30)的进水口处于临时挡水坝(40)上游侧的支流沟谷(11)内,并通过永临排水联系洞(60)将永临排水结合洞(50)的进水口与永久排水洞(30)的出水口连接在一起,开挖弃渣堆存在前期堆渣场地中;
步骤四,在永久排水洞(30)进水口下游侧的支流沟谷(11)上填筑永久挡水坝(20),截断支流沟谷(11)并在永久挡水坝(20)至支流沟谷(11)的沟口段形成永久渣场,施工水电站建筑物产生的开挖弃渣堆存在永久渣场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195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修洞改建为生态供水洞的改建结构
- 下一篇:水电调压井挡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