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相交流电弧等离子体喷枪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2439.6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3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法;董永晖;陈海群;朱兴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5H1/34 | 分类号: | H05H1/3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胡健男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喷枪 三相交流电弧 等离子炬 组件安装孔 喷枪基体 中轴线 电弧等离子体 电极使用寿命 安全稳定 第二电极 第一电极 介质气体 均匀布置 喷枪形式 三相电极 直流电弧 紧固件 进气环 绝缘件 热源 管式 可用 | ||
1.一种三相交流电弧等离子体喷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枪基体(1)和3个同样的等离子炬组件;喷枪基体(1)为圆柱体结构,其端面上设有3个等离子炬组件安装孔、喷枪冷却水出口(8)、中心进气口(10);3个等离子炬组件安装孔内安装有相同的等离子炬组件;
三个等离子炬安装孔,分别为第一等离子炬组件安装孔(1-1)、第二等离子炬组件安装孔(1-2)、第三等离子炬组件安装孔(1-3);三个等离子炬组件安装孔在喷枪基体(1)的端面上沿周向均匀分布;
每个等离子炬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组件(2-1)、第二电极组件(2-2)、进气环(3)、绝缘件(4)、紧固件(5);其中第一电极组件(2-1)、第二电极组件(2-2)和进气环(3)组成放电组合体;
第一电极组件(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同轴安装固定在一起,第一电极组件(2-1)作为前端,第二电极组件(2-2)作为后端,所述进气环(3)安装于电极组件(2-1)上,所述绝缘件(4)安装于喷枪基体(1)上的等离子炬组件安装孔内,靠近等离子炬组件安装孔的底部,用来将放电组合体与喷枪基体(1)分隔开,所述紧固件(5)压在第二电极组件(2-2)上,用来依次将第二电极组件(2-2)、第一电极组件(2-1)、进气环(3)和绝缘件(4)固定在喷枪基体(1)的等离子炬组件安装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电弧等离子体喷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等离子炬安装孔在喷枪基体(1)的端面上沿周向均匀分布,具体为:三个等离子炬安装孔的中心位于以端面中心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分布圆上均匀分布;且每个等离子炬组件安装孔的中轴线与喷枪基体(1)的中轴线之间形成一个夹角α,夹角α从0-30°之间的角度选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电弧等离子体喷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枪基体(1)的端面中心设置有盲孔(1-4),所述盲孔(1-4)作为中心进气通道,其开口端作为中心进气口(10),绝缘件(4)的外壁的中部设有环形凹槽(4-1),所述环形凹槽(4-1)与盲孔(1-4)的底部之间设有分散进气通道;
所述进气环(3)、第一电极组件(2-1)和绝缘件(4)三者之间形成一个气室(6),气室(6)与进气环(3)的气体分配通道的一端连通,气体分配通道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气体从中心进气口(10)进入,并通过中心进气通道将气体沿分散进气通道输送至每一个等离子炬组件的气室(6)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电弧等离子体喷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枪基体(1)端面中心盲孔(1-4)的底部设置有中心水槽(1-5),中心水槽(1-5)与盲孔(1-4)不连通;所述喷枪基体(1)端面上位于三个等离子炬组件安装孔的外切圆的外部设置有一个通孔(1-6),其一端作为喷枪冷却水出口(8),另一端与其底部环形水槽(1-7)连通;
所述等离子炬组件安装孔的内壁与等离子炬组件之间形成一个集水腔(7),具体为:等离子炬组件安装孔的内壁、紧固件(5)、第一电极组件(2-1)的外壁、绝缘件(4)之间形成集水腔(7);
环形水槽(1-7)与中心水槽(1-5)连通,中心水槽(1-5)与集水腔(7)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电弧等离子体喷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组件(2-2)一端设置有水电缆接口,并且通过第一电极组件(2-1)和第二电极组件(2-2)所形成的进水通道将冷却水输送至集水腔(7)中,通过喷枪基体(1)内部冷却水通道将集水腔(7)内的冷却水输送至基体(1)的冷却水出口(8)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电弧等离子体喷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交流电弧等离子体喷枪使用氦气、氩气、氮气这些惰性气体及其混合气体或者空气、氢气这些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24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