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62651.2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72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钟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 |
代理公司: |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 44470 | 代理人: | 丁建春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光 显示 面板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偏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线偏光膜和相位差膜;其中,所述相位差膜包括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所述线偏光膜包括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具有预设角度。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高偏光片的抗弯折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中一般包含金属层,而为了降低金属层的表面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一般需要在显示面板表面贴附偏光片,以提高对比度和可视性。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发现,传统偏光片通常由多层结构组成,厚度较厚,当其应用到柔性显示面板上时,弯折性能不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偏光片的抗弯折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线偏光膜和相位差膜;其中,所述相位差膜包括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所述线偏光膜包括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具有预设角度。
其中,所述偏光片包括预定弯折部和预定非弯折部,位于所述预定弯折部的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具有第一排列方向,位于所述预定非弯折部的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具有第二排列方向,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二排列方向不同。
其中,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二排列方向成90°。
其中,所述偏光片包括预定弯折轴,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与所述预定弯折轴成45°,所述第二排列方向与所述预定弯折轴成45°。
其中,位于所述预定弯折部的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包含至少两种排列方向;和/或,位于所述预定非弯折部的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包含至少两种排列方向。
其中,所述相位差膜的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呈折线形延伸或呈曲线形延伸;
优选地,所述偏光片包括预定弯折轴,所述曲线形或所述折线形延伸的方向与所述预定弯折轴垂直。
其中,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位于所述相位差膜远离所述线偏光膜一侧的第一配向层,所述第一配向层用于定义所述第一光学各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优选地,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位于所述线偏光膜靠近所述相位差膜一侧的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二配向层用于定义所述第二光学各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偏光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柔性衬底一侧涂布形成相位差膜,其中,所述相位差膜中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在所述相位差膜远离所述柔性衬底一侧涂布形成线偏光膜;其中,所述线偏光膜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在平面上分布有至少两种排列方向,且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与对应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粒子的排列方向具有预设角度。
其中,所述在柔性衬底一侧涂布形成相位差膜包括:在所述柔性衬底一侧涂布形成第一配向层,所述第一配向层定义有排列方向;在所述第一配向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一侧涂布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粒子按照所述第一配向层定义的排列方向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26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