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床冷却机组及机床冷却机组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3680.0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9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丹丹;陈培生;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9/00 | 分类号: | F25B29/00;F25B41/04;F25B49/02;B23K26/7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刘新桐;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床 冷却机组 进水管线 常温出水 出水管线 冷却系统 调温管线 蒸发器 冷媒系统 冷却需求 冷却液 分出 能效 能耗 申请 应用 制造 维护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床冷却机组及机床冷却机组的控制方法。该机床冷却机组包括冷媒系统和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低温进水管线、低温出水管线、常温进水管线、常温出水管线和调温管线,低温进水管线与蒸发器相连;低温出水管线与蒸发器相连;常温出水管线与常温进水管线相连;调温管线从低温出水管线分出,并与常温出水管线相连。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一个机床冷却机组提供两种温度的冷却液,以满足机床不同部分的不同冷却需求,提高机床的制造精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控制和后续维护更加方便,进而可提高控制精度,减少能耗,提高整个机床冷却机组的冷却系统的能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床冷却机组及机床冷却机组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数控机床数量的增加,与其配套的机床冷却机组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目前,机床冷却机组普遍是单冷却液温度的机床冷却机组,对于激光机床而言,激光机床主体需要的冷却液温度为20-22℃左右,而镜片则需要28-30℃的相对常温的水,单冷却液温度的机床冷却机组的低温冷却液会导致激光机床镜片结露,甚至会损坏镜片,影响激光机床的寿命和工作效率。
有的激光机床用户为了满足激光主体和镜片两种不同的水温要求,会配套使用两套机床冷却机组,但是这样会导致多占用场地,也增加了控制、维护设备的难度,不利于机床冷却机组的运行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床冷却机组及机床冷却机组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床冷却机组存在的提供的冷却液温度单一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机床冷却机组,包括:冷媒系统,冷媒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蒸发器,压缩机的排气端与冷凝器通过第一冷媒管线连接,冷凝器与蒸发器的第一冷媒接口通过第二冷媒管线连接,蒸发器的第二冷媒接口与压缩机的吸气端通过第三冷媒管线连接,节流元件设置在第二冷媒管线上;冷却系统,包括:低温进水管线,与蒸发器相连,用于从机床回收冷却液并向蒸发器供给冷却液;低温出水管线,与蒸发器相连,用于向机床供给冷却液;常温进水管线,用于从机床回收冷却液;常温出水管线,与常温进水管线相连,用于向机床供给冷却液;调温管线,从低温出水管线上分出,并与常温出水管线相连,调温管线用于将低温出水管线中的冷却液输送给常温出水管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调温管线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冷却系统还包括:辅助制冷管线,从常温进水管线上分出,并与蒸发器相连,辅助制冷管线用于将常温进水管线中的冷却液供给蒸发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辅助制冷管线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调温管线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辅助制冷管线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常温进水管线上位于辅助制冷管线连接处的下游设置有第三流量计。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低温进水管线上设置有低温水箱,低温水箱用于储存冷却液;和/或,常温进水管线上设置有常温水箱,常温水箱用于储存冷却液。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低温进水管线上还设置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在低温进水管线上位于低温水箱的下游;和/或,常温进水管线上还设置有第二水泵,第二水泵在常温进水管线上位于常温水箱的下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冷媒系统还包括旁通管线,旁通管线的入口与第一冷媒管线连接,旁通管线的出口与第二冷媒管线连接,旁通管线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机床冷却机组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机床冷却机组,控制方法包括:第一常温模式,在第一常温模式下,调温管线停止;第二常温模式,在第二常温模式下,调温管线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36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