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生化法处理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4290.5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2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包禾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森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01/16;C02F101/20;C02F101/30;C02F101/38;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冯年群;施王蓉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滤液 生化法处理 垃圾渗滤液 电化学还原 电场协同 反硝化 填埋场 光解 协同 光催化氧化反应 污染控制标准 电化学反应 电絮凝气浮 光催化氧化 生化处理法 电化学 沉淀处理 工艺处理 生化处理 生活垃圾 物化处理 电絮凝 新工艺 达标 检测 混凝 填埋 排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生化法处理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工艺:步骤S1:渗滤液电絮凝气浮沉淀处理;步骤S2:步骤S1处理后的渗滤液经光解协同电化学反应处理;步骤S3:步骤S2处理后的渗滤液经电场协同光催化氧化反应处理,经检测达标后,完成渗滤液的非生化法处理,如果检测未达标,则进入步骤S4:步骤S3处理后的渗滤液经电化学还原反应处理,完成渗滤液的非生化法处理。本发明采用电‑光综合反应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完全可取代目前使用的物化处理+生化处理法+反硝化,电絮凝取代了混凝,光解协同电化学和电场协同光催化氧化完全可取代生化处理,电化学还原取代了反硝化,更重要的是新的工艺处理后的排放指标都优于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非生化法处理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工艺。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物,渗滤液水质的变化受垃圾组成、垃圾含水率、垃圾体内温度、垃圾填埋时间、填埋规律、填埋工艺、降雨渗透量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降雨量和填埋时间的影响。
我国垃圾渗滤液水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有机物质量浓度高,渗滤液中含有低分子量的脂肪酸类、腐殖质类高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及中等分子量的灰黄霉酸类物质。
其中腐殖酸和氨基酸又合成的大分子产物,是中长期性的渗滤液最主要的有机污染物,通常有200-1500mg/L的腐殖酸不能生物降解。
2)氨氮质量浓度高,在500-20430mg/L之间居多,其在厌氧垃圾填埋场内不会被去除,是中长期性的渗滤液最主要无机污染物,这是运行时间比较长的填埋场渗滤液的重要水质特征之一,也是导致其处理难度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3)渗滤液水质波动大,COD、BOD、可生化性随填埋时间的增长而下降并逐渐维持在较低水平。
4)重金属含量大:渗滤液含多种重金属离子,当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埋时重金属离子的溶出量往往会更高。
5)色度高且恶臭:渗滤液的色度可高达2000倍-4000倍,并伴有极重的腐败臭味。
6)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衡: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氨氮含量高,但含磷量一般较低。
7)BOD/COD比值低,随着填埋时间的延长,BOD/COD比值甚至低于0.1,说明稳定期和老龄渗滤液的可生化性较差。
垃圾渗滤液是目前国内外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目前国内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基本上都采用以生化处理为主的工艺,主要是生化处理的工艺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和运行,工艺路线相对比较成熟,相互借鉴和设备配套都比较方便。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先进的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生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弱点就明显暴露出来。
长期以来采用生化处理法的几个主要问题是:
1)投资大,占地面积大。
2)达标难度大,除要处理高COD,高氨氮、高重金属、高色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有机物可生活性差,尤其是稳定期和老龄渗滤液由于BOD/COD比值降低使可生化性变差,而且有200-1500mg/L的腐殖酸不能生物降解。
3)控制能力差,包括对活性污泥细菌的培养和生存能力难以控制。
4)周围环境差,大面积污水池排放的大量臭味气体无法处理,造成对厂区和周围环境的污染
5)固废量大,特别是二沉产生的大量污泥,不但对单位是一个负担,对固废处理部门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如焚烧因污泥中有氯和芳香烃,就会产生致癌物二噁英,如深埋会污染地下水。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森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森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42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