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射型偏光片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4596.0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6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军;周佑联;许哲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44240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吴国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36000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工业园区北海大***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型偏光片 金属光栅 衬底 金属光栅结构 间隔分布 大尺寸显示器 反射型偏光 对向设置 分开制作 高透过率 技术制作 精准对位 显示面板 透过率 再利用 贴合 制作 申请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反射型偏光片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所述反射型偏光片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间隔分布地固定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多个第一金属光栅,间隔分布地固定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多个第二金属光栅,所述第一金属光栅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金属光栅之间。相对于原来的反射型偏光片,现在的反射型偏光片中金属光栅之间的间距更小,从而提高了反射型偏光片的透过率和选择透过比;另外通过分开制作间距较大的金属光栅结构,再利用精准对位贴合技术制作间距较小的金属光栅结构。可以大大降低高透过率反射型偏光片的制作难度,加速推动反射型偏光片在大尺寸显示器上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射型偏光片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偏光片,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在显示器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有两张偏光片分别贴在玻璃基板两侧,下偏光片用于将背光源产生的光束转换为偏振光,上偏光片用于解析经液晶电调制后的偏振光,产生明暗对比,从而产生显示画面。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为了防止环境光照射到金属电极上时会被反射回来,并在显示屏表面造成光干扰而降低了显示屏的对比度,也会制作偏光片和四分之一波片来防止环境光的反射,使屏幕保持较高的对比度。偏光片包括反射型和透过型等多种类型,其中反射型偏光片(wire-grating polarizer,WGP)是一种新型内置偏光片,具有耐候性强、光透过率高、可折叠等优点,由衬底及位于衬底下方的金属光栅组成,对从光源射出的电场在与金属光栅平行的方向上振动的光进行反射,同时针对电场在与金属光栅垂直的方向上振动的光进行透射,从而将光源射出的光转换为偏振光。
然而,反射型偏光片很难将相邻两个金属光栅之间的间距做的足够小,因此透过率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射型偏光片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可以简单地制作出间距足够小的金属光栅。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反射型偏光片,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间隔分布地固定在所述第一衬底上的多个第一金属光栅,间隔分布地固定在所述第二衬底上的多个第二金属光栅,所述第一金属光栅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金属光栅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光栅和所述第二金属光栅都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光栅和所述第二金属光栅厚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金属光栅宽度与所述第二金属光栅宽度相同,且所述第一金属光栅都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金属光栅的中间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通过透明材质的粘合剂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衬底为玻璃衬底,所述第二衬底为柔性薄膜衬底。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反射型偏光片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一衬底上形成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金属光栅;
在第二衬底上形成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金属光栅;以及
将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对向设置并固定,使每个所述第一金属光栅都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金属光栅之间。
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一金属光栅都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金属光栅的中间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通过粘合剂固定。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所述的反射型偏光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45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