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子设备的帧率提升的方法及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5337.X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0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睿;郭宇晖;鞠怀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3F13/52 | 分类号: | A63F13/5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曾世骁;董钢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存单元 帧率 电子设备 关键帧 人工智能算法 应用程序 前一帧 输出 预测 缓存 电子设备屏幕 连续两帧 屏幕显示 显示帧率 帧存储 丢帧 存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帧率提升的方法及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将应用程序输出的当前帧存储在第一缓存单元中;当启用帧率提升模式时,将所述应用程序输出的所述当前帧和所述当前帧的前一帧存储在第二缓存单元中;当启用帧率提升模式时,基于人工智能算法预测第二缓存单元中的所述当前帧和所述当前帧的前一帧之间的中间关键帧,并将预测出的中间关键帧输出到第二缓存单元;当启用帧率提升模式时,先后显示第二缓存单元中的中间关键帧和第一缓存单元中的所述当前帧。本发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来预测缓存的连续两帧之间的中间关键帧,不仅提升了电子设备屏幕的显示帧率,还解决了屏幕显示时出现的丢帧、卡顿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帧率提升的方法及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智能终端上游戏本身的限制以及优化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游戏往往不能发挥出智能终端硬件的最大功能,且游戏过程中发生的卡顿现象也会造成用户的体验感不佳。因此,需要打破游戏本身固有的帧率限制壁垒,提升和平滑游戏的显示帧率,使用户在智能终端游戏的体验感得到大幅度提高。
现有技术中,提升帧率的方法主要包括采用运动探测技术对前后两帧进行合成、利用硬件直接将两帧叠加合成、采用线性插帧法拟合并预测中间帧等,其中,采用运动探测技术的方法多数情况下用于提升电视帧率,利用硬件直接合成的方法对硬件要求较高,需要有高性能硬件的支持才能够成功的进行合成,且利用硬件直接合成和采用线性插帧法得到的帧会有严重的拖影及虚影,效果都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帧率提升的方法及装置以及电子设备,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缓存的连续两帧之间的中间关键帧,使电子设备的屏幕显示帧率提升,还解决了屏幕显示时出现的丢帧、卡顿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帧率提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应用程序输出的当前帧存储在第一缓存单元中;当启用帧率提升模式时,将所述应用程序输出的所述当前帧和所述当前帧的前一帧存储在第二缓存单元中;当启用帧率提升模式时,基于人工智能算法预测第二缓存单元中的所述当前帧和所述当前帧的前一帧之间的中间关键帧,并将预测出的中间关键帧输出到第二缓存单元;当启用帧率提升模式时,先后显示第二缓存单元中的中间关键帧和第一缓存单元中的所述当前帧。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停用帧率提升模式时,显示第一缓存单元中的所述当前帧。
优选地,所述第二缓存单元包括第一子缓存单元和第二子缓存单元,将所述应用程序输出的所述当前帧和所述当前帧的前一帧存储在第二缓存单元中的步骤包括:将所述当前帧和所述当前帧的前一帧存储在第一子缓存单元中,将预测出的中间关键帧输出到第二缓存单元的步骤包括:将预测出的中间关键帧输出到第二子缓存单元。
优选地,所述人工智能算法包括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算法,其中,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针对预先设置的训练数据进行训练而获得,并且用于基于连续的两帧之间的运动轨迹来预测运动轨迹介于所述两帧之间的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帧率提升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缓存单元,被配置为存储应用程序输出的当前帧;第二缓存单元,被配置为当启用帧率提升模式时,存储所述应用程序输出的所述当前帧和所述当前帧的前一帧、以及计算单元预测出的中间关键帧;计算单元,被配置为当启用帧率提升模式时,基于人工智能算法预测第二缓存单元中的所述当前帧和所述当前帧的前一帧之间的中间关键帧,并将预测出的中间关键帧输出到第二缓存单元;显示单元,被配置为当启用帧率提升模式时,先后显示第二缓存单元中的中间关键帧和第一缓存单元中的所述当前帧。
优选地,所述显示单元还被配置为当停用帧率提升模式时,显示第一缓存单元中的所述当前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53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