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片、板片组件及热交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66892.4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6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一中;单聪聪;陈飞飞;陈丹;谢建;刘浩;丁天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9/18;F28F3/08;F28F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韩梦嘉 |
地址: | 317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片 管道段 通孔 热交换器 焊接 装配 热交换装置 第一流道 焊接过程 精度要求 垂直度 外周 种板 合格率 环绕 | ||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片、板片组件及热交换器。所述板片,包括板片本体和设置在板片本体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板片本体在环绕所述第一通孔处形成管道段;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管道段外周设置。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在通道中插入潜管,本发明提供的板片在连接形成第一流道过程中,无需在焊接过程中使管道段时刻保持较高的垂直度或者装配精度,只需保障相邻两个管道段相互连接即可,从而对装配精度要求低,方便焊接,使焊接易操作,易控制,两个管道段之间的焊接质量易得到保障,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器的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片、板片组件及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将叠片式热交换器的第一流体的总进口和总出口设置在热交换器的同一侧(如上侧),且同时实现多流程段,相关技术中采用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潜管和多个堆叠薄片,多个堆叠薄片相互叠置,堆叠薄片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堆叠薄片上设有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能够形成与第一流体总进口连通以引入第一流体的通道,潜管插设在该通道内,伸入该通道的底部,从而使第一流体由该通道的底部进入第一流体通道内,通过设置转向装置,使第一流体蜿蜒流过热交换器多个第一流体通道,最后由第一流体总出口排出。
存在的问题是,插入在通道内的潜管不仅要与堆叠薄片焊接,还要与转向装置焊接,在钎焊过程中焊料融化容易导致每层堆叠薄片沿堆叠方向发生滑动,影响潜管的装配位置,或者影响潜管的装配精度如垂直度,从而导致焊接质量难以保证(环形焊接),产品合格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片、板片组件及热交换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板片,包括板片本体和设置在板片本体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板片本体在环绕所述第一通孔处形成管道段;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管道段外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段由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翻边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翻边为一次翻边结构,并且所述翻边垂直于所述板片本体的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翻边为二次翻边结构,并且末端的翻边平行于所述板片本体的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段向上凸起或者向下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管道段的外周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流通面积与和第二通孔的流通面积之比不大于1:1。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片组件,包括两个本发明提供的板片,两个所述板片层叠设置,并且两个所述板片中的所述管道段朝向彼此凸起,并实现面接触连接。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多个本发明提供的板片组件:多个板片组件层叠设置;并且多个板片组件中的管道段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流道;多个板片组件中的第二通孔连通形成第二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第一流体进口和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流体进口连接,或者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板片,包括板片本体和设置在板片本体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板片本体在环绕第一通孔处形成管道段;第二通孔靠近管道段外周设置。
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板片生产制造热交换器过程中,将多个板片依次堆叠连接起来,在将多个板片焊接的过程中,将相邻设置的两个管道段连接起来如焊接,多个管道段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的第一流道,并且与第二通孔相互连通形成的第二流道在垂直于板片堆叠方向上相互隔断。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在通道中插入潜管,本发明提供的板片在连接形成第一流道过程中,无需在焊接过程中使管道段时刻保持较高的垂直度或者装配精度,只需保障相邻两个管道段相互连接即可,从而对装配精度要求低,方便焊接,使焊接易操作,易控制,两个管道段之间的焊接质量易得到保障,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器的合格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68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螺旋板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