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对等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67157.5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2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惠民;朱崇志;梁振业;郑广文;郭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中文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2/06 | 分类号: | H04W12/06;H04W48/10;H04W76/14;H04W8/00;H04W12/03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付乐 |
地址: | 中国香***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对等 无线通信 系统 方法 | ||
提供用于对等通信的方法和系统。在一个实例中,第一装置可以从服务器接收配对代码和第一握手代码。所述第一装置可以在第一广播消息中传输所述配对代码的至少第一部分并从第二装置接收第二广播消息。所述第一装置可以基于所述第二广播消息中的所述配对代码的至少第二部分认证所述第二装置。所述第一装置可以与所述第二装置建立无线对等通信信道,并通过所述无线对等通信信道从所述第二装置接收第二握手代码。所述第一装置可以基于所述第一握手代码和所述第二握手代码授权第二方参与同第一方进行的离线交互。
背景技术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多地通过网络进行交互,这不仅使人们更加亲近,而且还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信息、商品和服务。例如,社交媒体平台可为来自不同地点的各方(例如,个人、一群人、组织等)提供场所以相见并通过网络彼此交互。作为另一实例,虚拟诊所允许患者通过网络与远程医师交互以进行医学诊断。作为又一实例,电子商务平台允许各方通过网络参与不同种类的商品、服务等的交易。在不断增加的网络带宽和处理能力的支持下,这些网络平台可以实现访问不断增加的网络用户群体(例如,朋友、信息、商品、服务等)。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许多这些“在线”交互(例如,当各方相对于网络平台处于在线状态时)可以创建不涉及网络平台的后续“离线”交互(例如,各方相对于网络平台处于离线状态)。例如,使用社交媒体平台交朋友的人可能希望当面或在其它平台或环境中相见,以加强他们的友谊。与远程医师交互的患者可能希望当面去看医生以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者也可能希望当面从卖方(或卖方的代表)接收商品或服务。
为了确保安全,后续离线交互的各方可能有必要交换特定信息以进行相互认证,并验证各方被授权进行后续离线交互。此外,为了保护每一方的隐私并最小化将敏感信息暴露给冒名顶替者的风险,可能有必要最小化在各方之间交换的信息的范围,以用于后续离线交互的认证和授权。
发明内容
为了向人们的交互(包含源自先前的在线交互的离线交互)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隐私,实施例可以建立双方之间的对等无线通信信道以认证双方进行预期离线交互。对等无线通信信道可交换安全信息以确认双方被授权参与所述预期离线交互。在确认认证的双方被授权进行离线交互后,可以执行一个或多个动作以促进预期交互。预期交互可以是双方之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先前在线交互的后续离线交互,并且可包含例如当面交互、使用对等无线通信信道后续交换电子信息等。
为了认证双方,分别与双方中的每一个相关联的两个移动装置可以广播配对代码并监听指派给另一装置和/或另一方的另一配对代码。两个装置可能已经在先前的网络交互期间从网络平台接收到配对代码,以认证另一装置和/或另一方从而进行后续交互。在每个装置接收到匹配的配对代码并认证另一装置之后,这两个装置可建立对等无线通信信道。
使用所建立的对等无线通信信道,这两个装置可以交换安全信息,如握手代码(handshake code),以确认双方被授权参与预期离线交互。两个装置也可能已经在先前的在线交互期间从网络平台接收到握手代码。例如,在先前的在线交互期间,每一方可能已经向网络平台提供了握手代码以用于后续离线交互,并且网络平台可以将接收到的握手代码传输给另一方。基于通过所建立的对等无线通信信道接收装置(和/或与所述装置相关联的一方)先前提供给网络平台的握手代码,每个装置可以确定另一装置与授权方相关联(和/或由其操作)。
在确认双方被授权后,所述装置可采取各种动作以促进后续交互,包含例如向每一方生成后续交互(例如,当面交互)可以继续进行的指示、维持对等无线通信信道(如果装置无法确认各方被授权,则可以其它方式终止)以允许在双方之间交换附加电子信息等。
其它实施例涉及与本文描述的方法相关联的系统、便携式消费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可以参考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来更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性质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线交互和其后续离线交互的实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中文大学,未经香港中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71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