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组传输跨域保护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69446.9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1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汪怀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沈林华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组 传输 保护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组传输跨域保护方法及系统,涉及分组传输网络保护领域。该方法的步骤包括:在MC‑LAG的每个互联节点上,将该互联节点的AC侧链路状态、网络侧链路状态、以及网络侧优选链路,关联形成保护倒换三元组;AC侧链路状态和网络侧链路状态,均包括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同一MC‑LAG的所有互联节点选举出优先级最高的保护倒换三元组后,根据优先级最高的保护倒换三元组对应的互联节点,进行AC侧和网络侧的保护倒换。本发明能够在符合分域保护域内链路故障不向域外传递的原则下,实现分组传输跨域的保护倒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组传输网络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组传输跨域保护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分组传送网络采用分层分域组网以实现灵活扩展,不同子网对各自的业务进行保护,不同子网之间可利用双节点互连保护技术实现跨域(分层分域)传送的高可靠性要求;即AC侧与网络侧2个域之间,通过2个节点互联:
AC侧(客户接入侧)以太网出口场景下多采用MC-LAG(Multi-Chassis LinkAggregation Group,跨设备链路聚合工作组)双归保护技术(即将2个互联节点形成1组链路聚合工作组),网络侧可部署伪线冗余保护实现业务的双归保护,以抵抗端到端业务出现单点失效造成业务中断的风,并提供域间互联网络设备的冗余保护功能。
目前,现有的跨域保护方法为:本域发生保护倒换(即主备倒换)后,告知其他域,其他域根据本域倒换后的链路进行相应的保护倒换;例如网络侧链路发生保护倒换后,往往采用断开故障链路链接的方式,来告知AC侧,进而促使AC侧进行相应的保护倒换,这违背了分域保护域内链路故障不向域外传递的原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在符合分域保护域内链路故障不向域外传递的原则下,实现分组传输跨域的保护倒换。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分组传输跨域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MC-LAG的每个互联节点上,将该互联节点的AC侧链路状态、网络侧链路状态、以及网络侧优选链路,关联形成保护倒换三元组;AC侧链路状态和网络侧链路状态,均包括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同一MC-LAG的所有互联节点选举出优先级最高的保护倒换三元组后,根据优先级最高的保护倒换三元组对应的互联节点,进行AC侧和网络侧的保护倒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AC侧链路状态、网络侧链路状态、以及网络侧优选链路的获取方式包括:AC侧链路状态和网络侧链路状态均初始为正常状态,网络侧优选链路预先指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互联节点监测到AC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将该节点的AC侧链路状态修改为异常状态;互联节点监测到网络侧链路发生故障时,将该节点的网络侧链路状态修改为异常状态、并对应修改网络侧优选链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同一MC-LAG的所有互联节点选举出优先级最高的保护倒换三元组,包括以下步骤:在AC侧链路状态和网络侧链路状态均为正常状态的互联节点的保护倒换三元组中,选取网络侧优选链路的优先级最高的保护倒换三元组,作为选举出的优先级最高的保护倒换三元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根据优先级最高的保护倒换三元组对应的互联节点,进行AC侧和网络侧的保护倒换,包括以下步骤: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保护倒换三元组对应的互联节点为主节点,选择主节点的AC侧链路为主用AC侧链路,选择主节点的网络侧优选链路为主用网络侧链路。
本发明提供的分组传输跨域保护系统,包括保护倒换三元组创建模块、保护倒换三元组选举模块和保护倒换模块;
保护倒换三元组创建模块用于:在MC-LAG的每个互联节点上,将该互联节点的AC侧链路状态、网络侧链路状态、以及网络侧优选链路,关联形成保护倒换三元组;AC侧链路状态和网络侧链路状态,均包括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694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