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载聚结絮凝装置及一种含油污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0179.7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2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于忠臣;李晨曦;王学佳;王松;俞洋;崔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40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张海霞 |
地址: | 163318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载 聚结 絮凝 装置 一种 含油 污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载聚结絮凝装置及一种含油污水处理方法,装置中的水力脱附器采用橄榄形腔体及哑铃形管的方案设计,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建立了分别绕内筒壁及外筒壁的双循环流动,增加作用力的施用时间,有效强化聚结颗粒间的碰撞、摩擦,增大了水流对聚结颗粒的剪切作用,最终实现聚结颗粒的有效清洗,从而提高絮凝效率。解决现有加载絮凝设备对聚结颗粒不具有清洗功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的污水处理装置,具体的是一种加载絮凝装置,同时涉及一种含油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为提高絮凝效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将微砂或磁种加入絮凝体系中作为絮凝体晶核,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法国Veolia公司的Actiflo®和美国Evoqua公司的CoMag®加载絮凝工艺。
上述加载絮凝工艺只是针对城市污水,因此仅通过旋流分离或磁分离技术回收微砂或磁种即可满足要求,并不用考虑回收后微砂或磁种的清洗问题。
若采用上述加载絮凝工艺对油田的三元复合驱污水进行处理,需要加入与微砂或磁种具有同种功能的聚结颗粒,若仍采用上述分离技术对聚结颗粒进行处理,因为聚结颗粒没有得到有效清洗,继续使用就会出现聚结颗粒作为晶核的效果变差,从而降低絮凝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对聚结颗粒进行清洗的加载絮凝装置,解决现有加载絮凝设备对聚结颗粒不具有清洗功能,从而降低絮凝效率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油污水处理方法。
第一方面,一种加载聚结絮凝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加载有含油污水及聚结颗粒,所述壳体内包括水力洗脱机构及絮凝机构,所述絮凝机构,用于所述油与所述聚结颗粒在其中形成以聚结颗粒为核的复合体,所述水力洗脱机构,利用气提方式形成由所述含油污水、所述聚结颗粒及所述复合体组成的上升液流,及用于所述复合体的解离;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力洗脱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水力脱附器;
所述水力脱附器,包括:腔体及哑铃形管;
所述哑铃形管连接于所述腔体中,其外侧同轴连接内筒及外筒;
所述哑铃形管两端的端口口径大于所述内筒口径,小于所述外筒口径;
所述哑铃形管,用于分流所述上升液流进入所述内筒及所述外筒之间的环形空间;
所述环形空间,用于所述上升液流分别以内筒壁及外筒壁为中心建立双循环流动;
所述双循环流动,用于增加所述复合体间的碰撞和/或摩擦时间和/或机会,及所述液流对所述复合体的剪切作用力;
所述时间、所述机会及所述剪切作用力的增加,用于提高所述聚结颗粒从所述复合体中解离的速度和/或程度。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水力脱附器以串联方式连接。
优选地,所述腔体为橄榄形腔体。
优选地,所述哑铃形管两端的端口口径大于所述橄榄形腔体两端的端口口径。
优选地,所述内筒及所述外筒的高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絮凝机构,包括:内锥筒;
所述内锥筒套在所述水力脱附器外侧;
所述内锥筒与所述腔体间形成从上到下逐渐开阔的腔室;
所述腔室,用于所述油与所述聚结颗粒在其中形成以聚结颗粒为核的复合体。
优选地,所述絮凝机构下端连接斜板分离机构;
所述斜板分离机构,包括若干平行斜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01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井岩屑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复合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