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选区激光熔融成形的18Ni300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及18Ni300模具钢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0544.4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4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朱强;果城;郭文锋;胡小刚;卢宏兴;胡作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6/00 | 分类号: | C21D6/00;C21D11/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钢 熔融 热处理 选区激光 成形 保温 预设 加热 冷却 激光 固溶热处理 金属热处理 热处理成本 热处理方式 工艺步骤 | ||
本发明涉及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对选区激光熔融成形的18Ni300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及18Ni300模具钢,包括步骤:S1、选取原料为选区激光熔融成形的18Ni300的模具钢;S2、将所述模具钢加热到设定温度460℃‑540℃,并保温预设时间t;S3、将保温后的所述模具钢进行冷却,得到强化的模具钢。该对选区激光熔融成形的18Ni300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将模具钢加热到设定温度460℃‑540℃,并保温预设时间t,冷却后得到强化的模具钢,该热处理方法提高了模具钢的强度,减少了传统固溶热处理工艺步骤,降低了热处理成本。本发明公开的激光熔融18Ni300模具钢,采用上述的热处理方法进行强化。该激光熔融18Ni300模具钢通过热处理方式进行强化,得到的模具钢强度较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选区激光熔融成形的18Ni300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及18Ni300模具钢。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制造工业广泛地采用精密冲压、精密锻造、压力铸造、冷挤压、热挤压、等温超塑性成形等近终成形新工艺,而模具是这些新工艺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模具的制备通常采用锻造与机加工相结合的方法,模具钢先通过锻造获得简单结构,再通过机加工获得复杂结构。这一方法无法制备具有复杂结构的模具,尤其是具有随形冷却管道结构的模具。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成型技术,可实现金属的自由制造,不受结构复杂程度限制,为制备复杂结构模具提供了新的途径。选区激光熔融技术(SLM)具有成型精度高、产品性能优越等优势,成为增材制造快速成形模具的首选技术,在18Ni300模具钢成型方面已实现突破。但是,增材制造成形的18Ni300模具钢的强度较低,无法直接满足使用要求,需要通过热处理提升强度。现有的选区激光熔融成形的18Ni300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是基于锻造成形的18Ni300模具钢的热处理工艺优化得到的,未充分考虑到两种成型工艺差异造成的影响,通常是需要经过固溶工艺,加热温度较高,导致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选区激光熔融成形的18Ni300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及18Ni300模具钢,能够对模具钢进行强化,而且无需经过固溶强化工艺,降低了加热温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选区激光熔融成形的18Ni300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步骤:
S1、选取原料为选区激光熔融成形的18Ni300的模具钢;
S2、将所述模具钢加热到设定温度460℃-540℃,并保温预设时间t;
S3、将保温后的所述模具钢进行冷却,得到强化的模具钢。
该对选区激光熔融成形的18Ni300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将模具钢加热到设定温度460℃-540℃,并保温预设时间t,冷却后得到强化的模具钢,该热处理方法提高了模具钢的强度,减少了固溶热处理工艺步骤,降低了热处理成本。
作为上述对选区激光熔融成形的18Ni300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2中,所述预设时间t为2h≤t≤12h。预设时间为上述时间范围,能够实现在加热温度460℃-540℃时,实现对模具钢的强化。
作为上述对选区激光熔融成形的18Ni300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S2中,所述模具钢加热到所述设定温度之前,对所述模具钢进行分段加热,在低于所述设定温度下根据需要设置分段温度,使炉温在当前温度稳定后继续升温,直至达到设定温度。将模具钢在低于设定温度下分段加热,能够避免冲温的现象发生,对模具钢的加热温度控制的更加精确。
作为上述对选区激光熔融成形的18Ni300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对所述模具钢预热结束后,继续对所述模具钢进行加热并升温到所述设定温度时开始保温,并开始计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科技大学,未经南方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05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致密型高温防脱碳涂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基于电磁力的高速孔冷挤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