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GBT芯片及其背面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1061.6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5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739;H01L21/331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苏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3 | 代理人: | 周全;葛军 |
地址: | 225008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层 背面 外延层 衬底 减薄 参数一致性 背面结构 从上到下 动态雪崩 浓度分布 浓度梯度 依次设置 栅氧化层 正面工艺 单晶片 低成本 钝化层 集电极 金属层 热过程 平直 掺杂 | ||
一种IGBT芯片及其背面实现方法。提供了一种用较低成本实现与高能氢注入IGBT的参数一致性,降低了设备依赖性的IGBT芯片及其背面实现方法。包括金属层、BPSG钝化层、POLY层、栅氧化层、N+区和Pbody区,还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N‑层、N缓冲层、N‑衬底和P+集电极,所述N‑层的厚度范围为4~150um,N缓冲层的厚度范围为5um~30um。本发明通过N‑单晶片二次外延,外延层一为N掺杂(即N缓冲层),外延层二为N‑掺杂,在IGBT正面工艺完成后,进行后续减薄时减薄截至在衬底N‑内,然后注入P+,实现IGBT背面结构。同时,外延N缓冲层浓度分布平直,再加上正面的热过程作用,会形成较小浓度梯度的NN+结,这有利于提高IGBT的动态雪崩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GBT芯片及其背面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功率半导体器件又称为电力电子器件,是电力电子装置实现电能转换,电路控制的核心器件。主要用途包括变频、整流、变压、功率放大和功率控制等,同时具有节能功效。功率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与移动通讯、消费电子、新能源交通、轨道交通、工业控制以及发电与配电等电力电子领域,涵盖低、中、高各个功率层级。功率半导体种类众多,以IGBT为代表的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在能源、交通、工业和消费电子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自从1988年第一代IGBT产品问世以来,目前已经进展到第六代产品,性能方面有显著的提升。目前IGBT发展主流是FS工艺(即FS-IGBT),而FS工艺中高能氢注入工艺在国外应用成熟,也是因为国外部分厂家起步较早,通常与低能核物理研究机构合作,工艺比较成熟,成本较低。国内没有这样的条件,只能购买国外价格较贵的设备来实现此工艺,由于价格昂贵,购买厂家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用较低成本实现与高能氢注入IGBT的参数一致性,降低了设备依赖性的IGBT芯片及其背面实现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金属层、BPSG钝化层、POLY层、栅氧化层、N+区和Pbody区,还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N-层、N缓冲层、N-衬底和P+集电极,所述N-层的厚度范围为4~150um,N缓冲层的厚度范围为5um~30um。
一种IGBT芯片的背面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IGBT芯片的N-衬底上分别外延N缓冲层和N-层;
2)、进行IGBT芯片正面工艺;
3)、背面减薄:减薄截至在N-衬底内,减薄后进行去应力清洗,清洗后表面距离N缓冲层厚度0~20um;
4)、P+注入:进行P+注入并激活;
5)、背金:通过背面工艺生长背面金属电极。
步骤1)中,外延N-层的浓度范围为1E13~2E14,厚度范围为4~150um;N缓冲层的浓度范围为1E14~1E16,厚度范围为5um~30um。
步骤2)内的正面工艺为:
2.1)、光刻,刻蚀形成有源区,氧化形成栅氧,并淀积多晶硅;
2.2)、圆胞区光刻,干法刻蚀,形成圆胞区,硼离子注入并推结,形成Pbody;
2.3)、砷离子注入,退火激活,形成N+区;
2.4)BPSG淀积,引线孔光刻刻蚀,正面金属淀积,金属光刻刻蚀,形成正面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1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