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织工程骨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2711.9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2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郭全义;罗旭江;卢世璧;刘舒云;眭翔;黄靖香;韩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8/18 | 分类号: | A61K38/18;A61L27/36;A61L27/50;A61L27/54;A61L27/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段月欣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织 工程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织工程骨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清洗步骤,将组织工程骨材料进行超临界流体清洗处理,以除去骨材料中的软组织,得到初始骨基体;灭菌步骤,将初始骨基体进行超临界流体灭菌处理,得到骨基体;复合步骤,通过超临界流体将细胞因子复合于骨基体的孔内部,得到骨支架。本发明提供的组织工程骨支架能够同时兼顾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工程骨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创伤、感染、肿瘤切除或先天性疾病等病因而导致的骨缺损日益增多,且大多情况下的骨缺损难以自行愈合,其修复和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之一。
组织工程学是综合应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与技术,在体外预先构建一个有生物活性的种植体,然后植入体内,达到修复组织缺损和重建组织功能的目的。组织工程学的研究成果促进了骨组织工程的发展,这为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将组织工程骨最终应用于临床骨缺损治疗,要求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组织工程骨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织工程骨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旨在使组织工程骨支架同时兼顾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组织工程骨支架的制备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清洗步骤,将组织工程骨材料进行超临界流体清洗处理,以除去骨材料中的软组织,得到初始骨基体;
灭菌步骤,将初始骨基体进行超临界流体灭菌处理,得到骨基体;
复合步骤,通过超临界流体将细胞因子复合于骨基体的孔内部,得到骨支架。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根据上述制备方法的组织工程骨支架,骨支架包括具有多孔结构的骨基体及负载于骨基体的孔内部的细胞因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组织工程骨支架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对组织工程骨材料进行清洗得到初始骨基体,之后采用超临界流体对初始骨基体进行灭菌,能够有效降低组织工程骨材料中的免疫原性、杀灭组织工程骨材料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从而使组织工程骨支架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降低宿主对植入骨支架的免疫排斥作用。之后通过超临界流体将细胞因子复合于骨基体的孔内部,超临界流体清洗、灭菌及复合处理对组织工程骨材料的胶原、骨基质等的破坏显著减小,不会破坏骨材料的三维多孔结构,能够为细胞生长提供优良的所需微环境,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再分化,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并保存骨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得组织工程骨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能够更好地维持植入后骨支架的力学稳定性,更长久地给予力学支撑,适用于大段骨缺损的修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的骨材料在超临界流体清洗处理之前(A)及之后(B)的图像。
图2为骨基体皮下植入一周、两周、四周后的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简称HE)图像。
图3为体外细胞迁移实验结晶紫染色图像。
图4为根据实施例1制备的超临界清洗灭菌骨基体植入兔桡骨缺损区1个月后X拍片。
图5为根据实施例3制备的骨支架植入兔桡骨缺损区1个月后X拍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27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