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变码长RLL编译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3568.5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8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余鸿路;李宗艳;李世银;孙绍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B10/116;H04B10/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葛潇敏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见 光通信 变码长 rll 译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变码长RLL编译码方法,步骤是:步骤A,针对2/3码率的RLL码,设定各组编码的最小码距的最大值;步骤B,通过建立FSM图,分析最小码距取不同值时,编码对应的可能状态路径图,从而得到网格图;步骤C,基于步骤B得到的RLL码,对其加入高斯白噪声后,通过BCJR算法进行译码,得到BCJR算法中前向递推度量、后向递推度量及状态转移度量的表达式;步骤D,基于步骤C得到的表达式,译码输出的信息序列各自的对数似然比值。此种方法可在码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可见光信号的传输可靠性,具有良好DC平衡、避免LED闪烁、高效可靠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变码长游程长度受限(RLL)编译码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在短距离可见光通信场景中可见光信号的编译码方法。
背景技术
可见光通信(VLC)因其在能效与短距离无线通信等方面的显著优势而备受关注,其基本原理:发端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发送信息数据,信号经光信道传输后到达接收端,收端采用光电二极管(PD)检测器对光信号进行直接检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VLC通信中,为了同时满足照明与通信要求,需要考虑调光率与闪烁两个重要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而实现信息传输的高效与可靠,基于开关键控(OOK)调制的RLL编译码方法已成为VLC技术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在VLC通信中,RLL码可以消除发送符号序列中长串的连“0”或连“1”,而运用FSM图进行编码可以限制发送序列中连续的0和1的数量,使得灯光闪烁满足最大闪烁时间(MFTP)小于5ms,使人眼觉察不到灯光强度的变换;同时可以通过改变状态数和最小码距的方式来增加增益,提高编码的纠错能力。因此,选择合适的FSM图,设计相应的游程长度受限(RLL)编译码算法,从而实现可见光信号直流(DC)平衡和高增益高可靠性成为了VLC技术中研究的重点内容。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抑制闪烁能量、具有良好DC平衡、稳定可靠的VLC编译码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变码长RLL编译码方法,其可在码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可见光信号的传输可靠性,具有良好DC平衡、避免LED闪烁、高效可靠的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变码长RLL编译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针对2/3码率的RLL码,设定各组编码的最小码距的最大值;
步骤B,通过建立FSM图,分析最小码距取不同值时,编码对应的可能状态路径图,从而得到网格图;
步骤C,基于步骤B得到的RLL码,对其加入高斯白噪声后,通过BCJR算法进行译码,得到BCJR算法中前向递推度量、后向递推度量及状态转移度量的表达式;
步骤D,基于步骤C得到的表达式,译码输出的信息序列各自的对数似然比值。
上述步骤A的具体内容是:设编码为2比特输入与3比特输出,得到最小码距为2和3的RLL码;设编码为4比特输入与6比特输出,得到最小码距为4和5的RLL码;
所述步骤B的具体内容是:
步骤B1,分析最小码距为2的RLL码,针对2比特输入与3比特输出的RLL码进行设计,设定状态数为2,分别为S1和S2,依据2状态的FSM图,得到编码网格图;
步骤B2,分析最小码距为3的RLL码,针对2比特输入与3比特输出的RLL码进行设计,设定状态数为4,分别为S1、S2、S3、S4,依据4状态的FSM图,得到编码网格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35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