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钾铜硫基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4820.4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7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万春磊;宗鹏安;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547 | 分类号: | C04B35/547;C04B35/622;H01L3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钾铜硫基 热电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钾、铜、硫元素的热电材料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热电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热电材料化合物为p型半导体材料,其化学结构式为KCu4‑xS3,其中,0.01≤x≤0.4。相比于传统热电材料,如碲化铋、碲化铅等,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简单、制备工艺简易、原料廉价且毒性低。本发明制备的热电材料是一种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热电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电能量转换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钾、铜、硫元素的热 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电转换的原理主要基于三大效应,即赛贝克效应、帕帖尔效应及汤姆逊效 应。基于以上,可以实现热电和电能的相互转换。而热电转换材料是一种固态清 洁能源材料,有望在不可再生能源日渐枯竭的当今成为一种可替代的新能源技术。 自从热电三大效应发现后,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固体物理理论的建立与 完善,半导体的发展为寻找高性能热电材料提供了新方法。
20世纪50年代,研究者们不断完善了热电理论,确立了重掺杂半导体材料 在热电领域的重要地位,并发现了低温区到高温区热电材料Bi2Te3、SiGe、PbTe。 热电材料的工业化进程开始起步。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热电材料的研发 相对缓慢。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各国政府对热电材料研究的重视和投入,世 界范围内掀起了热电研究热潮,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突破,电子晶体—声子玻璃 理论应运而生。随后,研究者们又提出了基于铜硫化合物的电子晶体—声子液体 概念。硫族元素亚晶格可以提供优良的电子传输通道,极易迁移的铜离子,具有 “液态”的特征,可以在可散射晶格声子的同时,消减部分剪切方向晶格振动横 波模式,从而降低热容,大幅降低热导率。铜基硫族化合物,化学式为Cu2X,其 中,X主要为硫、硒或碲元素。相比于硒和碲,硫的毒性低、地球储量大、成本 低,铜硫基化合物更具工业实用价值。因此,对铜硫基热电材料的研究尤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钾、铜、硫元素的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获 得一定的热电输出性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钾、铜、硫元素的热电材料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为KCu4-xS3,其 中,0.01≤x≤0.4。
上述基于钾、铜、硫元素热电材料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填满氩气或氮气等惰性气体的手套箱中,按照摩尔比,即二硫化钾(K2S): 硫化亚铜(Cu2S):硫化铜(CuS)=0.5:(1.5-x):(1+x),其中,0.01≤x≤0.4 称取相应重量的二硫化钾粉末、硫化亚铜和硫化铜粉末;
b.将上述粉末混合后移入坩埚中,并在惰性气体条件下,真空封装在石英 管中;
c.将上述石英管移入电炉中,加热到600-800℃,并保温3-10小时后冷却;
d.将上述石英管在400-600℃退火48-120小时后,冷却得到混合粉料;
e.将上述粉料进行机械研磨,并对所得热电化合物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烧 结,5-10分钟加热至350℃-500℃,在压力40-60MPa下保持4-10分钟,得到 KCu4-xS3热电块体材料,其中,0.01≤x≤0.4。
上述热电材料在热电装置中的应用,所述热电装置包括中高温区的热电发电 或热电制冷装置,如在汽车尾气余热收集发电、汽车发动机余热发电、工业废气 管道余热发电装置等,或在电子等领域的热电制冷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热电材料具有成分简单、毒性低、 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因此,本发明基于钾、铜、硫元素的热电材料是 一种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热电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48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