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多肽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5129.8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5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贤明;高华德;洪佳麟;郭志宇;简丞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央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A61K47/69;A61K47/62;A61K49/00 |
代理公司: | 31100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静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体 微脂体 破膜 连接子 遮蔽 合成多肽 引信 蛋白酶 靶向位置 裂解反应 完整结构 药剂释放 磷酸酶 包覆 活化 裂解 制备 光照 诊断 疾病 治疗 | ||
本揭示内容是关于新颖的合成多肽,以及其于制备微脂体的用途。依据本揭示内容的实施方式,该合成多肽包含一破膜模体、一遮蔽模体,以及一用以连接该破膜模体及该遮蔽模体的连接子。连接子可经光照、蛋白酶或去磷酸酶等引信讯号而裂解。一旦连接至微脂体,接触引信讯号会促使连接子产生裂解反应,使遮蔽模体与破膜模体分离,进而活化微脂体上破膜模体的破膜活性,破坏微脂体的完整结构,并将包覆于微脂体中的药剂释放至靶向位置。本揭示内容亦提供利用本发明微脂体来诊断或治疗一个体的疾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揭示内容是关于治疗疾病。更具体来说,本揭示内容是关于合成多肽及其于制备用以治疗疾病的微脂体(liposome)的用途。
背景技术
微脂体为包含至少一脂质双层的球形囊泡,据以包覆一水性中心核;微脂体被视为化疗药物传递系统中,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相较于未包覆的药物,由微脂体包覆的药物可藉由增强渗透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retention(EPR)effect),于特定组织或器官产生较佳的生物分布。目前的微脂体主要是由饱和性脂质所组成,其会形成一稳定膜体以包覆治疗药物。该些微脂体遵守着非费克释放模式(non-Fick’s releasebehaviour),即,无早期扩散释放,因此当微脂体的水性中心核装载高毒性药物(例如,化疗药物)时,可保护健康组织不受到药物伤害。然而,非费克释放特性是一把双面刃。虽然可用以保护健康组织,但其亦使微脂体包覆的药物具有较低的生物利用率。为了长时间存在于血液循环而设计的高稳定性,实际上阻碍了微脂体的释放,该设计使微脂体包覆的药物更安全之余,亦降低了其作用功效。一般来说,传统的微脂体虽然稳定,但却是以被动生物降解方式释出药物,且通常缓慢、不完全且不易控制。为克服此困境,相关领域需要一种反应快速且稳定的引信讯号反应型的微脂体,藉以改善微脂体的药物功效,并维持其既有的安全特性。智慧型微脂体可于特定位置接受引信讯号而快速放释包覆药物,避免缓慢且不完全的药物被动式泄漏,且较不会使生物体长期曝露于低剂量药物中,进而引发药物抗性。
引信讯号释放特性是微脂体的临床应用研究重点之一。已有研究提出不同的引信讯号反应型微脂体,藉由接受引信讯号(举例来说,温度、pH、光照、酶、近红外光、超音波、氧化还原电位,以及磁场)来诱发微脂体释放出包覆物质。绝大多数引信讯号反应型微脂体是由百分比很高的非天然性合成脂质所组成,作为利于释放的调控开关。然而,使用非天然脂质来制备微脂体,往往引起转译医学的毒性问题。另一方面,基于生物相容性及有效生物膜活性,肽提供另一种用以制备具有引信讯号释放功效的微脂体的选择。不幸的是,即使过去数十年引发热烈的观注并投入相当程度的努力,相关领域尚未利用肽基微脂体(peptidylliposome)策略制备出令人满意的引信讯号释放型微脂体。到目前为止,相关领域仍无适用于固着在微脂体表面的引信讯号反应型破膜肽,其可接收光线或疾病相关酶讯号而产生反应,且不会过早释出包覆药物。
有鉴于此,相关领域亟需一种经改良的引信讯号反应型微脂体,藉以更安全且准确的方式释放包覆的药物。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旨在提供本揭示内容的简化摘要,以使阅读者对本揭示内容具备基本的理解。此发明内容并非本揭示内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并非在指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重要/关键元件或界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揭示内容的一方面是关于一种合成多肽,其包含一破膜模体(membrane lyticmotif)、一遮蔽模体(masking motif),以及一用以连接该破膜模体及该遮蔽模体的连接子(linke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央研究院,未经中央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51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断蛋白的活性控制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啤酒花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