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塔式布局高速成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5860.0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6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武登山;贾昕胤;冷寒冰;张兆会;李思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3B39/00 | 分类号: | G03B39/00;G02B7/02;H04N5/225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郑丽红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电路板 高速成像系统 成像组件 电源板 电子学 光学成像镜头 镜头安装座 固定设置 上盖板 上箱盖 外筒体 下箱体 结构可靠性 柔性电路板 安装定位 成像系统 散热效率 散热装置 随机振动 依次设置 支撑系统 轴向设置 上端面 探测器 穿过 保证 | ||
1.一种塔式布局高速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成像镜头(1)、电子学成像组件(2)、上箱盖(3)和下箱体(4);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1)包括镜头外框(50)、以及依次设置在镜头外框(50)内的第一物镜(11)、第二物镜(12)、第三物镜(13)、第四物镜(14)、第五物镜(15)、第六物镜(16)、第七物镜(17)、第八物镜(18)和第九物镜(19);所述第一物镜(11)为凸透镜、第二物镜(12)为凸透镜、第三物镜(13)为凸透镜、第四物镜(14)为凹凸透镜、第五物镜(15)为凸透镜、第六物镜(16)为双凹透镜、第七物镜(17)为凸透镜、第八物镜(18)为双凹透镜、第九物镜(19)为双凸透镜;
所述电子学成像组件(2)包括镜头安装座(21)、探测器(22)、成像电路板(23)、柔性电路板(24)和电源板(25);所述镜头安装座(21)、成像电路板(23)和电源板(25)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探测器(22)固定设置在成像电路板(23)的上端面,所述柔性电路板(24)的一端与成像电路板(23)连接,另一端与电源板(25)连接;
所述上箱盖(3)包括外筒体(31)和上盖板(32),所述外筒体(31)固定设置在上盖板(32)的上端;所述上盖板(32)设置在下箱体(4)的上方,且与下箱体(4)固定连接;
所述电子学成像组件(2)设置在下箱体(4)内,所述光学成像镜头(1)穿过上箱盖(3)的外筒体(31)固定在电子学成像组件(2)的镜头安装座(21)上;所述下箱体(4)内设置有多根支柱(42),所述支柱(42)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台阶,所述成像电路板(23)和电源板(25)分别通过不同台阶安装定位,使得成像电路板(23)和电源板(25)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布局高速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31)的上端沿周向设置有定位凸起(311),所述镜头安装座(21)的上端设置有与定位凸起(311)配合的定位缺口(214),所述定位凸起(311)和定位缺口(214)用于实现外筒体(31)和镜头安装座(21)的周向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式布局高速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4)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44),所述镜头外框(50)和镜头安装座(21)的材料均采用镁铝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塔式布局高速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外框(50)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501),用于排出镜头外框(50)内的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塔式布局高速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4)内设置有下沉槽(43),用于安装电源板(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塔式布局高速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4)内设置有四根支柱(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塔式布局高速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外框(50)内腔顶端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物镜(11)位于环形凸台的上方,且与镜头外框(50)固定设置,所述第二物镜(12)位于环形凸台的下方,且通过第二隔圈(61)和第一压圈(62)固定,所述第三物镜(13)通过第四隔圈(63)、第二压圈(64)固定;所述第四物镜(14)通过第六隔圈(66)、第三压圈(65)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塔式布局高速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物镜(15)通过第八隔圈(68)和第四压圈(67)固定;所述第六物镜(16)通过第十隔圈(69)和第五压圈(55)固定;所述第七物镜(17)通过第十二隔圈(70)和第六压圈(58)固定;所述第八物镜(18)通过第十四隔圈(72)和第七压圈(71)固定,所述第九物镜(19)通过第十六隔圈(73)和第八压圈(74)固定,所述第十六隔圈(73)通过设置在镜头外框(50)末端的第九压圈(75)压紧在镜头外框(50)内,所述第九压圈(75)与镜头外框(50)螺纹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586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焦的交叉光路3D摄像装置
- 下一篇:UV掩膜板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