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田式围淹加刈割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6431.5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8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谢宝华;韩广轩;吕卷章;周英锋;路峰;王安东;赵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20/00;E02B3/1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田 式围淹加刈割 综合治理 互花米草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梯田式围淹加刈割综合防治互花米草的方法。在互花米草治理区,分别修建垂直于海岸线和平行于海岸线的堤坝,堤坝相互连接,把治理区围封为封闭区域,区域内的互花米草,于其拔节期后期刈割其地上部分,涨潮时堤坝蓄住潮水,对治理区内刈割后的互花米草根茬形成梯田式围淹,至不再萌生新的互花米草,移除堤坝,恢复海滩自然环境。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行,堤坝蓄水性能好,适用性强,既适用于小范围米草治理,也适用于大范围米草治理,互花米草治理效果好,成本较低,对环境影响小,易于恢复海滩生态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梯田式围淹加刈割综合防治互花米草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消浪护堤、促淤造陆,我国于1979年引入互花米草。然而,由于极强的繁殖和扩张能力,互花米草严重威胁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如生物多样性、栖息地功能等,2003年,国家环保局把互花米草列入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各种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的效果一般优于单一方法。在刈割加遮荫、刈割加淹水等综合防治方法中,国内关于刈割加淹水的研究较多,例如,在上海崇明东滩,修建高为100cm的土堤,然后从附近沟渠中抽水土堤内,淹水深度为30-50cm,在闽江河口湿地,就地取土围筑高为1.5m的围堰,在齐地人工刈割后进行淹水,水深约100cm。现有刈割加淹水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仍有较大缺陷,包括堤坝建设方案、淹水深度、刈割后留茬高度及治理成本等方面,具体表现为:(1)堤坝过高,因此堤坝稳定性较差、施工难度大且成本高;(2)人工补水,工作量大,维护成本高;(3)由于互花米草滩涂高程变化较大,一条堤坝难以提供淹死所有互花米草根茬的有效水位;(4)齐地刈割,机械刈割难以实现齐地刈割,人工方式虽可以实现齐地刈割,但难以大面积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梯田式围淹加刈割的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梯田式围淹加刈割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方法,在互花米草治理区,分别修建垂直于海岸线和平行于海岸线的堤坝,堤坝相互连接,把治理区围封为封闭区域,区域内的互花米草,于其拔节期后期刈割其地上部分,涨潮时堤坝蓄住潮水,对治理区内刈割后的互花米草根茬形成梯田式围淹,至不再萌生新的互花米草,移除堤坝,恢复海滩自然环境。
进一步,在互花米草治理区,首先建两条或多条垂直于海岸线的堤坝,然后由海向陆,在不同高程处修建平行于海岸线的堤坝,堤坝相互连接,把治理区围封为一个或多个封闭区域,区域内的互花米草,于其拔节期后期刈割其地上部分,涨潮时堤坝蓄住潮水,对治理区刈割后的互花米草根茬形成梯田式围淹,至不再萌生新的互花米草,移除堤坝,恢复海滩自然环境。
再进一步,在互花米草待治理区,首先建两条或多条垂直于海岸线的堤坝,然后由海向陆,在海滩不同高程处建平行于海岸线的堤坝,堤坝相互连接,把治理区围封为一个或多个封闭区域,堤坝上预留泄水口,区域内的互花米草,于其拔节期后期刈割其地上部分,留茬高度小于5cm,互花米草刈割后,封闭堤坝预留的泄水口,涨潮时堤坝蓄住潮水,对治理区内刈割后的互花米草根茬形成梯田式围淹,淹水深度20-30cm,待连续12个月无新萌发的互花米草,移除堤坝使潮水退去,恢复海滩自然环境。
所述平行于海岸线的堤坝为依据海滩不同高程梯度修建的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条或多条堤坝;其中,从治理区近海端的边沿开始,海滩高程每增加15-20cm,建一条堤坝。
所述互花米草拔节期后期为互花米草冠层高度40-50cm。
所述堤坝为土制堤坝或PVC管道式堤坝。
所述土制堤坝为梯形截面,梯形的上底*下底*高为0.8m*1.6m*0.5m。
所述土制堤坝上覆盖防水土工布,并把堤坝两侧的土工布埋入地下0.5m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未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64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低温胁迫的卷帘机智能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降解双色地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