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多期石油充注对碳酸盐胶结作用影响的可视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6578.4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2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王艳忠;林敉若;李宇志;操应长;王淑萍;昝念民;解强旺;付永恒;董修宇;葸克来;远光辉;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G01N31/02 | 分类号: | G01N31/02;G01N11/10;G01N21/85;G01N1/30;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山东三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8 | 代理人: | 肖太升;高洋 |
地址: | 26655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石油 碳酸盐 胶结作用 影响 可视化 方法 | ||
1.一种模拟第一期石油充注-第一期碳酸盐胶结作用-第二期石油充注-第二期碳酸盐胶结作用的可视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实验溶液的配置及实验用油的染色
(1)在室温下分别配置浓度为1mol/L的氯化钙溶液及浓度为0.5mol/L的碳酸钠溶液;
(2)实验用油选择研究区研究层位实际储层中的原油,利用油红及油蓝染色剂对实验用油进行染色;将染色的实验用油滴在载玻片上,利用显微镜对染色程度进行观察,染色程度以在显微镜下染色的实验用油可清晰观察为原则;
第二步:开展第一期石油充注实验
首先,利用蠕动泵以20-50mL/min的恒定流量将玻璃板刻蚀模型中充满浓度为1mol/L的氯化钙溶液;再利用注射泵以0.5μL/min的恒定流量向玻璃模型中充注油红染色的实验用油,待油红染色的实验用油从玻璃板刻蚀模型的流体出口处流出且运移路径稳定后停止充注;
第三步:开展第一期方解石胶结实验
通过微观玻璃板刻蚀模型的流体注入口,利用注射泵以0.2μL/min的恒定流量向微观玻璃板刻蚀模型中充注浓度为0.5mol/L的碳酸钠溶液,逐渐沉淀方解石胶结物;并对沉淀过程进行录像,明确早期方解石胶结物的生长位置,即明确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在充油的孔隙中还是在充水的孔隙中进行,或是在充油及充水的孔隙中均进行;
第四步:开展第二期石油充注实验
方解石胶结作用的现象记录完毕后,利用注射泵以0.3μL/min的恒定流量向微观玻璃板刻蚀模型中充注油蓝染色的实验用油,并对油蓝染色的实验用油的充注过程进行录像,观察并记录油红染色的实验用油充注的孔隙、存在第一期方解石胶结物的孔隙以及仅充注水溶液的孔隙中油蓝染色的实验用油的运聚过程,待油蓝染色的实验用油从玻璃板刻蚀模型的流体出口处流出且运移路径稳定后停止充注;
第五步:开展第二期方解石胶结实验
通过微观玻璃板刻蚀模型的流体注入口,利用注射泵以0.2μL/min的恒定流量向微观玻璃板刻蚀模型中充注浓度为0.5mol/L碳酸钠溶液,逐渐沉淀方解石胶结物,并对方解石胶结物的沉淀过程进行录像,明确晚期方解石胶结物的生长位置;
所述玻璃板刻蚀模型设置有流体注入口(1)、喉道通道(3)和流体流出口(2);所述流体注入口(1)和喉道通道(3)之间设置有缓冲聚油槽(4),所述流体注入口(1)通过管道与所述缓冲聚油槽(4)联通;
所述玻璃板刻蚀模型的尺寸为6.3cm×5cm,该装置自流体注入口(1)至流体流出口(2)依次设置有缓冲聚油槽(4)、200μm喉道通道区(7)及50μm喉道通道区(6)、差异性孔喉对接处( 5) 、多尺寸喉道通道区;所述多尺寸喉道通道区自左至右依次为50μm喉道通道区(6)、200μm喉道通道区(7)、50μm喉道通道区(6)、100μm喉道通道区(8)、50μm喉道通道区(6)、150μm喉道通道区(9)和50μm喉道通道区(6);
刻蚀颗粒的尺寸D为500μm,孔喉刻蚀深度为30μm,流体注入口及流体流出口的刻蚀宽度均为2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657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