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监测、增氧、投料于一体的虾稻共作养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6951.6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6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文小玲;李小三;胡帅;喻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A01K61/80;B63B35/00;G01G17/00;G01N33/18;B01F5/26;C02F7/00;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料 增氧 水质监测 监控终端 养殖装置 增氧组件 巡航 浮船 监测 电连接 关联 养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监测、增氧、投料于一体的虾稻共作养殖装置,包括浮船以及设置在浮船上的投料组件、增氧组件、水质监测组件、巡航模块和监控终端,投料组件、增氧组件、水质监测组件、巡航模块和浮船分别与监控终端电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备监测、增氧、投料功能于一体,且彼此间相互关联,确保养殖高效进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监测、增氧、投料于一体的虾稻共作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人们对小龙虾饮食的追捧,使小龙虾养殖业大势兴起,但是在当前的虾稻共作种养模式中仍然还在大规模地使用人为手工养殖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不仅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养殖成本高和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还不能及时了解虾稻共作中养殖环境参数的真实情况,如水质PH值、溶解氧浓度和水温等。
为实现小龙虾养殖朝着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用于水产品养殖的自动投料机、增氧机、水质监测仪等装置,但是还没有一款专用于虾稻共作的养殖装置。
在水质监测方面,虾稻共作中小龙虾的种养环境参数需要一直监测,如水质溶解氧浓度和PH值直接影响着高养殖密度下小龙虾的存活情况和是否出现大规模逃逸的现象;水温直接对小龙虾投喂饵料的用量有影响,当水温低于16℃可停止对小龙虾投喂,待水温高于16℃后,再恢复投喂;在投料方面,对小龙虾进行投喂时,不仅与水温有关,还需根据小龙虾的生活习性,做到定点、定时、定量的投喂,投喂量低于正常值时,不利于小龙虾的生长,投喂量高于正常值时,多余的生物饵料需要靠水中的耗氧型微生物进行分解,严重时会造成养殖水质的溶解氧浓度和PH值偏离正常值。当出现投喂过量的现象时,需要及时通过该对区域水质进行增氧处理来加速饵料的分解和扩散,使水质环境快速的恢复到正常情况;在增氧方面,养殖户通常在虾稻共作田中提高养殖密度来实现更高的养殖效益和产出率,而高密度的养殖会造成养殖水质出现溶解氧不足的现象,影响小龙虾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而目前市面上用于水产品养殖的水质监测仪、增氧机、投料机都是只能独立的完成各自的监测、增氧、投喂功能,没有考虑到在虾稻共作中水质的溶解氧浓度、PH值、水温和增氧机、投料机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仍然需要养殖人员对各个装置进行人为的开启和关闭,不仅劳动量较大,各个环节的联动性和时效性也较差。
例如,在投喂时,不仅需考虑水温的影响,还需做到定点、定量、定时的原则,而目前市面上的投喂机,都是只能在一个固定位置,向四周投喂饵料,没有考虑到水温因素也不能满足小龙虾的投喂原则要求;在增氧时,市面上的增氧设备通常也只能在一固定位置,通过机械的搅动表面水体或增加水体的流动性来增加水质的溶解氧浓度,没有考虑到小龙虾生长繁殖的区域性和水层深度等方面的影响,当某个投喂点出现投喂过量、缺氧时不能即时对该区域进行快速的增氧,需靠在一个定点进行增氧来增加整体水域的溶解氧的浓度,这样不仅增氧速度慢、浪费电能、增氧效果还差,而且增氧机的体积较大,固定于虾稻共作田的虾沟中时,会严重阻碍养殖人员的其它养殖行为;在对养殖水质进行监测时,现有的水质监测仪,只负责水质监测功能,没有将水质监测与增氧、投喂等装置联动起来,当虾稻共作农田中的水质出现问题时,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快速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监测、增氧、投料于一体的虾稻共作养殖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监测、增氧、投料于一体的虾稻共作养殖装置,包括浮船以及设置在浮船上的投料组件、增氧组件、水质监测组件、巡航模块和监控终端,投料组件、增氧组件、水质监测组件、巡航模块和浮船分别与监控终端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上述方案中,增氧组件包括鼓风机和排风管,鼓风机设置在浮船上,排风管的上端与鼓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排风管的下端伸入至液面以下,排风管的下端呈网型镂空状;鼓风机与监控终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69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