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酸盐堵剂体系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7002.X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3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马涛;吕成远;赵淑霞;王海波;谭中良;许关利;何应付;卢刚;郑惠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588 | 分类号: | C09K8/588;C09K8/88;C09K8/90;C09K8/60;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酸盐 体系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酸盐堵剂体系及其应用方法,该硅酸盐堵剂体系包括:引发剂和化学剂水溶液;引发剂为CO2;以化学剂水溶液的总重量计,化学剂水溶液包括:硅酸盐2‑16wt%,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0.005‑0.3wt%,橡胶颗粒0.02‑0.5wt%,余量为水;其中,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和黄原胶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通过向化学剂水溶液中添加橡胶颗粒,橡胶颗粒通过架桥、堆积,可使化学剂水溶液在大的裂缝、孔喉处形成的凝胶具有更高的强度、刚性和抗冲刷性;通过添加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使得其穿插在硅酸盐凝胶体型结构当中,进而提高凝胶的弹性和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硅酸盐堵剂体系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无论是水驱、化学驱、还是CO2驱技术,不可避免的要面对驱替流体波及效率低的问题。硅酸凝胶的优点在于价廉且能进入地层小空隙,在高温下较稳定。硅酸凝胶的主要缺点是胶凝时间短,而且地层温度越高,它的胶凝时间越短。Lakatos认为硅酸盐油水井处理技术的主要缺点是:凝胶脆且易碎;易脱水收缩;由于脱水收缩,封堵效率随时间而改变;处理液进入深度有限;胶凝时间短;硅酸盐易于形成沉淀而不是凝胶;碱性硅酸盐产生离子交换,与高价金属离子产生沉淀;硅酸盐可改变界面性质,强化了地下胶体化学过程。
1922年,Hill最早提出把水溶性硅酸盐溶液注入地层以提高采收率。过去几十年,水溶性硅酸盐广泛用于油井堵水,水井调剖、抑制气锥等方面。例如:匈牙利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广泛研究和现场应用硅酸凝胶堵剂,1980-1981年对Algyo-2油田的西北区进行了先期实验,并于1982年开始使用硅酸类无机堵剂,截止到1987年,共处理了16口油井,处理井含水率大于80%;到1991年共增产原油95000t,平均含水率降低了20%以上,一次处理平均增加5000t,投资回报率大于40%,整个项目的综合效益相当高。中原油田实施水井调剖15井次,平均油压由措施前的18.5MPa上升为18.9MPa,注入量由措施前的98.7m3/d下降为91.2m3/d,对应21口油井中15口见效,平均单井日产油从4.1t上升为5.7t,综合含水从92.5%下降到90.1%,累计增油2906t。冀东油田开展了3口井的堵水作业,措施效果明显,累计增油4290t,累计降水14800m3。G34-23井注入堵剂20m3后试压合格,含水下降3%,累计增油520t,降水2100m3;G56-20-1井注入堵剂25m3后,累计增油1760t,降水4200m3;G108-7井注入堵剂15m3后,累计增油2010t,降水8500m3。Vinot总结了水溶性硅酸盐没能得到更广泛应用的4个原因,他认为对油藏条件下硅酸盐胶凝机理理解不够导致。
目前,硅酸凝胶的应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生成的凝胶的封堵强度和刚性不够,难以满足大孔道封堵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硅酸盐堵剂体系,使得生成的硅酸盐凝胶具有良好的封堵强度和刚性,能够满足孔道封堵要求;进而提高驱替流体的波及效率,提高原油采收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硅酸盐堵剂体系,该硅酸盐堵剂体系包括:引发剂和化学剂水溶液;
所述引发剂为CO2;
以化学剂水溶液的总重量计,所述化学剂水溶液包括:硅酸盐2-16wt%,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0.005-0.3wt%,橡胶颗粒0.02-0.5wt%,余量为水;其中,所述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和黄原胶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上述硅酸盐堵剂体系的应用方法,该应用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70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