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贮油筒胀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7024.6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8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联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1/18 | 分类号: | B21D51/18;B21D43/00;B21D4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贮油筒 方槽 胀形 座体 环形台肩 胀形装置 胀头 底板 滑动安装 环形腔 台阶孔 中间孔 锥形柱 侧壁 大轴 固设 外壁 小轴 胀壁 连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贮油筒胀形装置,包括座体(7)、位置座(8)、胀头(9)和胀形柱(10),座体(7)固设于底板(1)的顶部,位置座(8)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台肩(12),环形台肩(12)与台阶孔(11)之间形成有环形腔;胀形柱(10)设置于位置座(8)内,胀形柱(10)包括顺次设置的大轴(17)、锥形柱(18)和小轴(19);位置座(8)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中间孔(15)的方槽(23),方槽(23)位于座体(7)的上方,方槽(23)内设置有滑动安装有胀头(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能够胀壁厚大于1mm贮油筒、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贮油筒胀形鼓包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贮油筒胀形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汽车减振器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少减振器因其功能所需,需要对其贮油筒进行胀形鼓包加工,以加工出减震器的形状。而现有的胀形鼓包技术主要以挤压金属类模具胀形与机加工相结合的方式生产,但是此加工方法操作时间长,工序较为复杂。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670401中公开了一种减振器贮油筒液压胀形模具,它包括贮油筒1,该模具是由定位座2、退料板11、模座3、模套4、可塑性压头5、模腔6、上芯轴9、下芯轴10所组成的,模座3使用螺栓固定在定位座2上方,模套4通过其内表面的螺纹套装在模座3上,其外表面上设置有操纵手柄8;下芯轴10贯穿模套4与模座3,并通过螺栓固定在退料板11上,退料板11上方有退料缓冲垫7并环绕下芯轴10,模套4内部设置有模腔6,模腔6为三瓣式结构,其表面上设置有成型凹槽;可塑性压头5设置在上芯轴9与下芯轴10之间,可塑性压头5是用聚氨酯加工制成。
该模具的工作方式为:将贮油筒1套装进下芯轴10外部,转动操纵手柄8带动模套4旋转向下运动直到拧紧,使其内部的模腔6向内收拢直至将贮油筒1包覆,依次放入可塑性压头5和上芯轴9置贮油筒1内部,使用液压力机压下上芯轴9挤压可塑性压头5,可塑性压头5受挤压后向侧面扩张,在模腔6内表面上的成型凹槽的配合下,将套装在上芯轴9、下芯轴10外部的贮油筒1胀形鼓包加工成减振器所需形状后,旋转操纵手柄8带动模套4旋转向上运动直至模腔6松开,取出成型的贮油筒1,重复上述动作。然而,这种模具虽然能够加工出减震器所需的形成,但是执行部分是可塑性压头5,而可塑性压头5为聚氨酯加工制成,这种材质较软,因此这种模具只能胀壁厚为1mm的贮油筒,存在产品的局限性。
此外,工人还需 “转动操纵手柄8带动模套4旋转向下运动直到拧紧,使其内部的模腔6向内收拢直至将贮油筒1包覆”,确保无缝隙,且“胀形鼓包加工成减振器所需形状后,旋转操纵手柄8带动模套4旋转向上运动直至模腔6松开”,这都需要人工操作手柄8,这给工人的操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胀形加工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能够胀壁厚大于1mm贮油筒、操作简单的贮油筒胀形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贮油筒胀形装置,它包括底板、顶板、上退出杆和下退出杆,所述底板的顶部固设有多根立柱,立柱的顶部设置有顶板,顶板和底板上均开设有导向孔,所述上退出杆设置于顶板的导向孔内,下退出杆设置于底板的导向孔内,它还包括座体、位置座、胀头和胀形柱,所述座体固设于底板的顶部,座体的顶部开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台阶孔,台阶孔与底板的导向孔连通,所述位置座设置于台阶孔内且位于上退出杆的正下方,位置座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台肩,环形台肩与台阶孔之间形成有环形腔,位置座的底部支撑于台阶孔的台肩上,位置座的顶部向上延伸于台阶孔外部,位置座内且由上往下顺次开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上端孔、中间孔和下端孔,所述上端孔和下端孔的直径均大于中间孔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联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联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70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裁落料中的料片磁力移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缝压力罐辊压装置及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