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藻酸盐作为硬水油藏调剖剂的应用和一种提高硬水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7205.9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5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马涛;伦增珉;王友启;贾红育;张莉;刘平;周元龙;王强;齐义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E21B43/20;C09K8/584;C09K8/516;C09K8/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藻 作为 硬水 油藏 调剖剂 应用 提高 收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藻酸盐作为硬水油藏调剖剂的应用和一种提高硬水油藏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首先向井筒中注入隔离液;(2)然后注入海藻酸盐水溶液;(3)再次注入隔离液;(4)最后最后注入二价阳离子含量在400mg/L以上的油藏回注水;(5)当步骤(4)中注入压力升高后恢复至步骤(1)中注入压力时,重复步骤(1)‑(4)。本发明通过向硬水油藏中注入海藻酸盐水溶液,使地层水或注入水中的二价阳离子与海藻酸盐反应形成凝胶,从而扩大后续注入水的波及效率、提高采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海藻酸盐作为硬水油藏调剖剂的应用和一种提高硬水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油藏均采用水驱开发,水驱开发至高含水期就需要新的接替技术,如聚合物驱、二元驱、三元驱、蒸汽驱等。但是对于油藏水中Ca2+、Mg2+等二价离子较高的硬水油藏,由于油田常用的化学剂多数对Ca2+、Mg2+等二价离子较为敏感,因此化学驱以及与化学有关的增产措施的应用都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硬水油藏中丰富的Ca2+、Mg2+等二价阳离子如果能够加以利用,变害为利,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闫建文等(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6(6))研究了适用于高盐油藏的新型调剖剂,其作用机理是让调剖剂在地层一定部位发生有效的作用,其主剂为硅酸钠溶液,以油包水乳状液的形式注入地层,破乳后与地层水中的钙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在地层中产生化学沉淀,封堵高渗透层。赵娟等(油田化学,2009,26(3))将水玻璃注入地层使其与地层水中的Ca2+、Mg2+等二价阳离子发生反应,封堵大孔道。牛丽伟等(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40(6))、唐孝芬等(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39(1))提出向富含大量阳离子的地层中注入无机凝胶转向剂使其遇到地层水中阳离子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无机凝胶即可在岩石骨架表面形成涂层,减小孔隙过流断面,增加流动阻力,促使后续液流转向进入中低渗透层。并在塔里木轮南、柴达木跃进、渤海湾大港和中原等油田进行了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海藻酸盐形成凝胶的条件温和,可以避免敏感性药物、蛋白质、细胞和酶等活性物质的失活。因此由于这些优良的特性,海藻酸盐已经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有关海藻酸盐在油田的应用研究较少,申请号为201010278198.1的专利申请介绍了一种利用海藻酸钠驱油的专利,其主要是利用海藻酸钠和氯化钙将微生物包裹送入地层,利用细菌的繁殖对原油进行降粘、降稠,提高采收率。申请号为201310686309.6的专利申请介绍了通过硫酸钙、海藻酸钠等制备高凝胶强度褐藻胶的方法。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海藻酸盐在油田开发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硬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化学体系及使用方法,通过注入化学剂(海藻酸盐水溶液),并配合相应的隔离体系,使得硬水油藏的采收率得到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海藻酸盐作为硬水油藏调剖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提高硬水油藏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首先向井筒中注入隔离液;
(2)然后注入海藻酸盐水溶液;
(3)再次注入隔离液;
(4)最后注入二价阳离子含量在400mg/L以上的油藏回注水;
(5)当步骤(4)中注入压力升高后恢复至步骤(1)中注入压力时,重复步骤(1)-(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72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