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编码免排序基准面校正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7622.3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7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徐蔚亚;朱成宏;谢飞;赵艳平;魏哲枫;高鸿;张春涛;魏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廉莉莉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编码 排序 基准面 校正 方法 系统 | ||
公开了一种快速的编码免排序基准面校正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1:获得近地表速度模型,根据反演的射线密度确定波场延拓范围;步骤2:在波场延拓范围内,读入全部的共炮点地震数据,获得多个初始共炮点道集;步骤3:针对初始共炮点道集,将检波点延拓到高速层顶界面,根据替换速度向上延拓至基准面,获得共检波点道集;步骤4:针对共检波点道集,将炮点延拓到高速层顶界面,根据替换速度向上延拓至基准面,获得最终共炮点道集。本发明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波场延拓,解决复杂近地表情况下的近地表校正问题,消除反射畸变,为后续地震资料处理提供理想的资料,通过延拓计算队列技术提高了炮、检点道集的并行计算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快速编码免排序基准面校正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叠前去噪、速度分析等处理方法是基于水平地表及水平层状近地表假设条件的,对于简单起伏地表、低降速带及速度均匀变化的近地表条件,可以通过常规静校正技术解决近地表问题,恢复反射波的几何形态。但是对于复杂近地表条件,如剧烈的起伏变化、强横向变化的低降速带,地表一致性的假设往往无法满足,如地表对同一位置造成的影响是随着地震波传播路径的不同而变化的,无法通过双程时差校正解决这一问题,此时,常规静校正技术无法完全解决近地表问题。
基于波动方程的基准面校正,正是针对此类复杂近地表问题的有效处理手段,其思想是先将地震波场向下延拓到高速层的顶界面,再基于该工区给定的替换速度将地震波场向上延拓到最终的基准面,这个过程可以使得面波、反射波等地震波场在校正后的剖面中恢复线性传播特征,消除地表起伏、低降速带、复杂构造等复杂近地表速度分布带来的不利影响,为现有的基于水平观测面的叠前去噪技术提供优质的基础资料。
现有的基于波动方程的基准面校正技术均源于1979年Berryhill提出的波场延拓基准面校正思想,他提出利用克希霍夫法求解波动方程,将位于已知的任意形状观测面上的零炮检距波场外推到另一个基准面;在1984年他又将此概念推广到叠前地震波场外推上。此后,该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如Wiggins在1984年针对起伏地表资料的处理提出一种Kirchhoff积分波场延拓的方法,Gazdag在1984年提出相移加插值的波场延拓方法,使得该方法能够适应存在较弱横向变速情况下的波场延拓。Reshef在1991年提出“逐步-累加”波场外推的思想,即由观测面的最高海拔点位置向下延拓波场,每延拓一步后判断是否有新的波场进入,一直到给定的某个基准面,该思想随即应用到起伏地表的基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技术中的波场延拓里,使得该技术能够适应起伏地表的复杂情况。在1996年,耿建华、黄海贵、马在田等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思想引入国内,利用声波方程Kirchhoff积分解进行基准面校正并通过模型试算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加密速度网格、修改积分算子等技术改善了方法的效果。鉴于Kirchhoff波场延拓对横向变速适应能力差,杨锴等人于2002年应用时空域有限差分延拓算子采用“逐步-累加”的思想进行波场延拓,提出了非水平观测面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并在山地复杂实际资料的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刘素芹等于2009年利用Gazdag在1984年提出的相移加插值波场延拓方法,通过修改Stolt公式,解决了近地表横向变速剧烈的难题,使得基于单程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也能适应复杂的地表条件。在上述基于波动方程的基准面校正方法发展过程中,由于使用了波动方程,理论上将使其逐步发展为解决地表起伏剧烈地区的主要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76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组件、光机组件及显示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性能灯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