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孔低渗低电阻率砂岩油层综合判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7644.X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4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石玉江;李高仁;谭茂金;周金昱;郭浩鹏;白泽;王长胜;张海涛;李卫兵;张少华;刘红升;郭清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识别 图版 低电阻率 砂岩油层 低孔 低渗 储层流体类型 测井数据 机制实现 有机结合 综合判断 构建 横轴 投票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孔低渗低电阻率砂岩油层综合判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几种有效的流体识别图版;步骤2,分别计算每个流体识别图版的判别符合率;步骤3,将待评价井的测井数据带入步骤1中建立的若干个流体识别图版中,并分别计算每种图版中横轴与纵轴的流体识别因子;步骤4,确定每一深度点的流体识别结果,根据流体识别结果得到每种流体识别图版的流体识别曲线;步骤5,对待评价井进行综合判别;本发明通过构建多种有效的流体识别图版并分别对储层进行流体识别,根据每种图版方法的流体识别结果,利用投票确定机制实现对储层流体类型的综合判断,既考虑了不同方法的独立判断,又能够考虑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有效消除了某一种方法的局限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测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孔低渗低电阻率砂岩油层综合判识方法。
背景技术
低孔低渗砂岩储层中低电阻率油层识别一直是测井解释的一个难题。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和油水关系复杂,大大降低了常规测井数据对孔隙流体的敏感性,油层和水层的电阻率测井差异不明显,甚至有的油层电阻率比水层电阻率还低,基于常规测井对低电阻率油层进行有效识别难度大。目前,尚没有一种普遍适用的、有效解决低电阻率油层识别的方法。
近年来,学者们在低电阻率油层识别方法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尝试,其中重叠图技术和交会图技术由于能够快速直观地对储层流体进行定性识别,在实际应用中也最为普遍。该方法的应用关键在于结合储层特点和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分析寻找对油水敏感的测井数据以及相关储层参数。通过优选和构建能够分辨流体类型的测井数据与流体识别因子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已发表的文献中有关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低电阻率油层识别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2012年10月《测井技术》杂志中,赵军龙等人著作的《鄂尔多斯盆地Z区长81储层流体快速识别技术研究》中借助常规测井的重构思想,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声波时差(AC),自然伽马(GR)和深电阻率(Rt)测井进行重构,然后通过对多组重构数据进行交会来进行流体识别。该方法虽然考虑了利用综合多种测井信息进行流体识别,但基础曲线的选择只是单一的测井,并没有对测井与孔隙流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挖掘,并且,各个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利用简单的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曲线重构很难保证回归系数的可靠性。
②2013年5月《特种油气藏》杂志中,任培罡等人著作的《基于双孔模型的低孔低渗油气层测井综合评价》认为储层特征的差异,会导致含流体储层对测井、录井响应特征出现明显差异,在储层评价中提出了分区块、分层段进行流体识别的方法,并利用储层的导电孔隙度,或含水孔隙度(PORD)与利用声波时差计算得到的储层有效孔隙度(PORC)的相对大小作为“流体指示因子”,通过构建流体识别因子-孔隙度交会图进行流体识别。该方法是在“导电孔隙度模型”计算处理的基础上研发的一种直观指示储层所含流体性质的方法,对低孔低渗储层的流体识别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运用该方法的关键是地层水矿化度的确定,在低孔低渗储层中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较大,虽然文中提到了可以通过在水层和泥岩层段让双孔隙度曲线重叠来调节地层水矿化度,但需对每个层段都要进行响应的调节工作,工作量较大,可操作性不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76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