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腹机及内窥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8015.9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8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方德魁;闫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力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7 | 代理人: | 何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腹机 内窥镜 设备 | ||
1.一种气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腹机包括:
壳体,围设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高压减压阀,与所述壳体的底壁连接,所述高压减压阀包括高压进接口和高压出接口,所述高压进接口穿设于所述进气口,所述高压进接口用于接收气体的输入;
低压减压阀,与所述壳体的底壁连接,所述低压减压阀包括低压进接口和低压出接口,所述低压进接口和所述高压出接口通过胶管连通;
气路调节控制单元,与所述壳体的底壁连接,所述气路调节控制单元包括气路进接口和气路出接口,所述气路进接口和所述低压出接口通过胶管连通;及
中转器,穿设于所述出气口,所述中转器和所述气路出接口通过胶管连通,所述中转器用于将降压后的气体输出;
其中,所述高压出接口和所述低压进接口的连线、所述低压出接口和所述气路进接口的连线、所述气路出接口和所述中转器的连线均不交叉;
所述气腹机还包括排气罩,所述排气罩与所述气路调节控制单元共同形成一端具有开口的导引通道;其中,在所述气路调节控制单元排出气体时,所述导引通道用于引导气体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腹机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壳体的底壁连接,所述高压减压阀、所述气路调节控制单元和所述电源模块形成的整体重心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心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腹机还包括电源模块和配重块,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配重块均与所述壳体的底壁连接,所述高压减压阀、所述气路调节控制单元、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配重块形成的整体重心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心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背离所述电源模块,所述壳体的底壁的远离所述电源模块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允许气体从所述壳体中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罩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依次连接,所述第四板的相邻三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的边沿连接,所述第四板朝向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所述第四板和所述气路调节控制单元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导引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罩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三板、所述第四板中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气路调节控制单元通过螺钉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罩设置有朝向所述开口的沟槽,所述沟槽用于引导液态水从所述开口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腹机,其特征在于,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上,所述沟槽与所述气路调节控制单元的距离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腹机还包括排风扇,所述排风扇与所述壳体连接,且盖封所述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远离所述气路调节控制单元的顶壁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通风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罩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依次首尾连接,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所述第四板和所述气路调节控制单元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导引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罩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所述第四板中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气路调节控制单元通过螺钉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801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咖啡机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新颖碘伏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