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轴随机载荷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8148.6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7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卢剑伟;方宗阳;孙英杰;张洁;严正峰;吴勃夫;吴迪;姜平;夏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119/14;G06F119/04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随机 载荷 疲劳 寿命 预测 方法 | ||
1.一种多轴随机载荷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是:针对构件所受各随机载荷,通过有限元方法获得结构危险点位置并提取关键载荷,对关键载荷进行分级;基于主导载荷,构建与关键载荷对应的组合载荷谱块;基于线性损伤累积原则,以多轴常幅载荷疲劳寿命估算方法预测多轴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
所述多轴随机载荷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针对构件所受各随机载荷,按如下方法获取构件结构危险点及关键载荷,并对关键载荷进行分级;
1.1.建立构件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所述构件有限元模型同时施加各随机载荷,取构件有限元模型中Von-Mises等效应力最大的点为结构危险点;在静力学分析环境下,将各随机载荷取不同数值单独施加在所述构件有限元模型上,获得构件结构危险点的Von-Mises等效应力随各随机载荷的变化关系;将其中对构件结构危险点的Von-Mises等效应力影响最大的随机载荷定义为第一关键载荷,次之为第二关键载荷;
1.2.以第一关键载荷的载荷数据的最小值N为下边界,最大值M为上边界,定义差值A为:A=M-N,将第一关键载荷的数值大小划分为八级,分别是:[N,N+0.125A)、[N+0.125A,N+0.275A)、[N+0.275A,N+0.425A)、[N+0.425A,N+0.575A)、[N+0.575A,N+0.725A)、[N+0.725A,N+0.850A)、[N+0.850A,N+0.950A)、[N+0.950A,M];统计第一关键载荷的载荷数据在每一级中的载荷点数,分别为M1、M2、M3、M4、M5、M6、M7和M8,以及每级中的载荷点数占第一关键载荷的总载荷点数的比例;
1.3.按照与步骤1.2同样的方式将第二关键载荷的数值大小划分为八级,并获得第二关键载荷的载荷数据在每一级中的载荷点数,以及每一级中的载荷点数占第二关键载荷的总载荷点数的比例;
步骤2:按如下方式获得关键载荷的各组合载荷谱块:
2.1.根据步骤1.2第一关键载荷分级情况,定义Fi为第一关键载荷第i级特征值,其数值大小为第一关键载荷第i级上边界值;为第一关键载荷第i级载荷点数占第一关键载荷总载荷点数的比例;根据步骤1.3第二关键载荷分级情况,定义fj为第二关键载荷第j级特征值,其数值大小为第二关键载荷第j级上边界值;为第二关键载荷第j级载荷点数占第二关键载荷总载荷点数的比例;定义载荷组合(Fi,fj)的发生概率Pij如式(1)所示,其中i,j∈[1,2,3,4,5,6,;
2.2.将所述第一关键载荷作为主导载荷,取第一关键载荷为F1,在有限元分析软件静力学分析环境下,对构件有限元模型分别施加载荷组合(F1,f1);(F1,f2);...(F1,f8),记录各载荷组合下结构危险点位置;提取所述各载荷组合下结构危险点位置中与步骤1.1中所得结构危险点位置一致且发生概率P1j最大的载荷组合(F1,fmax1),其中max1∈[1,2,3,4,5,6,7,8],作为第一关键载荷为F1时的特征载荷组合;
2.3.基于特征载荷组合(F1,fmax1),以正弦曲线的形式近似构建第一组合载荷谱块,循环次数为M1,单个循环如式(2)所示:
其中,F是第一组合载荷谱块中第一关键载荷单个循环;f是第一组合载荷谱块中第二关键载荷单个循环;ω=2πf,f为载荷数据采样频率;
2.4.取第一关键载荷为F2,重复2.2获得载荷组合(F2,fmax2),并重复2.3构建第二组合载荷谱块;
2.5.同理获得载荷组合(F3,fmax3);(F4,fmax4);(F5,fmax5);(F6,fmax6);(F7,fmax7);(F8,fmax8),及其所对应的组合载荷谱块;
步骤3:按以下方式获得构件在随机载荷下的多轴疲劳预测寿命:
3.1.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将步骤2.3-2.5中所述8段组合载荷谱块分别施加在构件有限元模型上,在静力学分析环境下,提取步骤1.1中结构危险点在各组合载荷谱块下的应力应变历程;
3.2.基于临界平面法,结合多轴常幅载荷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获得各组合载荷谱块下单个循环结构危险点的疲劳寿命Nf(I),则第I个组合载荷谱块下的疲劳损伤d(I)如式(3)所示,其中I∈[1,2,3,4,5,6,7,8];
3.3.基于线性损伤累积原则,则构件结构危险点总损伤D为:构件多轴随机载荷疲劳预测寿命即构件在服役了随机载荷Nf次后会出现疲劳失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814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