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磁悬浮线路的迭合式轨道梁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78793.8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5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滕念管;黄靖宇;陈飞;黄凤华;莫然;李彬瑜;黄全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25/30 | 分类号: | E01B25/30;E01D2/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结构轨道 上层 承重梁 轨道梁 下层 连接机构 可调整 纵向加劲肋 磁悬浮 磁悬浮交通 施工位置 相对位移 向内凹陷 中空结构 板顶部 板截面 板内部 功能区 滑行板 面积和 覆盖 保证 | ||
一种用于磁悬浮线路的迭合式轨道梁,属于磁悬浮交通技术领域,所述轨道梁包括上层钢结构轨道板、下层承重梁以及二者之间的连接机构,所述上层钢结构轨道板截面为类T型结构,上部覆盖有钢结构轨道板顶部滑行板,内部为中空结构,下方两侧部为向内凹陷的弧形,宽度方向上两侧内部设有功能区,其内部设有横向、纵向加劲肋,所述上层钢结构轨道板与下层承重梁之间设有可调整二者相对位移的连接机构。该轨道梁包括上层钢结构轨道板与下层承重梁之间经可调整的连接机构相连,上层钢结构轨道板内部设有横向、纵向加劲肋,实现上层钢结构轨道板与下层承重梁之间施工位置可调整,保证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截面积和自重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磁悬浮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磁悬浮线路的迭合式轨道梁。
背景技术
磁悬浮交通是目前世界上最快速的轨道交通方式,具有高速、节能、振动噪声低等优点。我国在引进吸收德国技术的基础上,经自主创新,已建成多条磁浮试验线。目前世界上还没有高速磁浮交通工程,也缺乏与高速系统相匹配的轨道技术,为进一步挖掘其速度优势、开发高速磁浮交通方式,目前我国正在探索高速磁浮交通。其与既有技术相比车速大大提高,对车辆和轨道提出了全新的、难度更高的要求。轨道结构是整个磁浮交通系统最为重要的子系统之一,研制与其速度相匹配的轨道结构尤为必要。
通过研究高速条件下车轨动力相互作用,做结构选型、轨道变形和动力特性等相关必要研究及合理分析,现提出适用于高速磁浮的轨道技术方案,并便于解决轨道梁在应用中的施工建造、大件运输和现场精调定位等关键技术问题。现有复合梁最大的问题是重量太大,无法长途运输,沿线均需配建制梁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磁悬浮线路的迭合式轨道梁,该轨道梁包括上层钢结构轨道板与下层承重梁,二者之间通过可调整的连接机构相连。上层钢结构轨道板内部设有横向、纵向加劲肋,实现了上层钢结构轨道板与下层承重梁之间施工位置可调整,在保证精度要求的前提下,达到了减少截面积和自重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高速磁浮线路的迭合式轨道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带有功能区的上层钢结构轨道板、下层承重梁和二者之间的连接机构。上层钢结构轨道板以一定模数作为一个系统单元,所用钢材在工厂制作并进行机加工; 下层承重梁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可采用简支结构或连续结构;连接机构用于连接上层钢结构轨道板、下层承重梁。
所述上层钢结构轨道板直接承受列车荷载,采用整体式全钢结构,主要由钢结构板面、加劲肋、功能键构成。钢结构轨道板顶部滑行板、两侧边钢结构轨道板侧向导向板、两下边沿的燕尾槽、功能区底板及弧形底板和底部钢结构轨道板底板共同围成钢结构轨道板的外部轮廓。在钢结构轨道板内部,中间沿轨道板通长设置一个中部纵向加劲肋,两边功能区处沿轨道板通长各设置一个边部纵向加劲肋,纵向加劲肋通长设置与钢结构轨道板侧向导向板平行。在垂直纵向加劲肋、方向,均匀排布多排横向加劲肋。中部轨道板主体内,设置两块中部横向加劲肋;两边功能区内各设置一个功能区横向加劲肋,四块加劲肋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布。
所述钢结构轨道板顶部滑行板覆盖整个轨道板在轨道板的最顶端,两边与板侧向导向板焊接相连,底面与轨道板内部的加劲肋焊接相连。
所述两侧边钢结构轨道板侧向导向板上、中、下分别与钢结构轨道板顶部滑行板、功能区横向加劲肋、功能区底板焊接相连。
所述钢结构轨道板底板在轨道板的最下部,较钢结构轨道板顶部滑行板等长、略窄,并与之平行。其上沿中间每个横向加劲肋处均设置方形抗剪键预留孔洞在两端最外侧横向加劲肋外设置抗拔键预留孔洞。
所述中部横向加劲肋与周边中部纵向加劲肋、边部纵向加劲肋、钢结构轨道板底板、钢结构轨道板顶部滑行板、弧形底板、燕尾槽紧密焊接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87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