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的主体组分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0097.0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83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余世炯;宁力源;叶晓峰;肖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0/00 | 分类号: | C08F10/00;C08F110/06;C08F110/02;C08F4/649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6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聚合催化剂 主体 组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的主体组分,其特征在于,其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二烷基镁化合物的烷烃溶液、醇类化合物、氯代醇类化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表面活性剂、钛化合物;其中,醇类化合物、氯代醇类化合物、钛化合物中Ti元素与二烷基镁化合物中Mg元素的摩尔比为(1.7~4.0):(0.002~1.5):(1~15):1;所述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为添加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表面活性剂时的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5~5%;
所述二烷基镁化合物的结构式为R1MgR2·yEt3Al,其中,R1和R2为含有4~8个碳原子的烷基,y为R1MgR2与Et3Al的摩尔比,其值为0.125~0.5;
所述醇类化合物的结构式为R3OH,其中,R3是含有2~10个碳原子的烷基;
所述氯代醇类化合物为结构式为ClnR4OH的化合物和/或分子式中含有烷氧基的氯代醇类,其中,R4是含有2~8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苯基,n的值为1~3,所述烷氧基的碳原子数为1~5;
所述钛化合物的结构式为Ti(OR5)mCl4-m,其中,R5是含有1~10个碳原子的烷基,m值为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的主体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氯代醇类化合物为含有烷氧基的氯代醇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的主体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表面活性剂中至少含有50wt%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的主体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用于催化丙烯聚合反应,其主体组分还包括内给电子体化合物;该内给电子体化合物选自一元或多元脂肪族羧酸酯、芳香族羧酸酯类化合物或者1,3-二醚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与二烷基镁化合物中的Mg的摩尔比为0.05~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的主体组分,其特征在于,该烯烃聚合催化剂的主体组分中Ti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为1~4%,Mg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为10~30%、Cl元素的质量百分数为40~60%和内给电子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数为1~30%。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的主体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烷基镁化合物的烷烃溶液和醇类化合物混合进行反应形成溶液;
(2)在步骤(1)得到的溶液中先后加入氯代醇类化合物和钛化合物,反应得到两相乳液;
(3)在步骤(2)得到的两相乳液中加入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表面活性剂保持反应体系稳定;
(4)对步骤(3)得到的反应体系进行升温固化,析出固体颗粒;
(5)对步骤(4)得到的固体颗粒干燥得到催化剂主体组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的主体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主体组分还包括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在所述步骤(2)、步骤(3)、步骤(4)中的任一步骤中加入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的主体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升温固化过程中,升温速度是1~20℃/min,固化温度为70~110℃,固化时间为1~10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的主体组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醇类化合物以滴加的方式加入所述二烷基镁化合物的烷烃溶液中,滴加过程保持溶液温度低于50℃,滴加完成后在30~45℃下反应2~10小时;
步骤(2)中溶液中加入氯代醇类化合物时保持溶液温度为-10℃~60℃,加入钛化合物时以滴加的方式进行,保持溶液温度为-10℃~60℃,反应完成反应体系形成两相,采用乳化技术使反应体系形成两相乳液;
步骤(3)中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先通过有机溶剂烯释,在加入所述两相乳液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脂肪族烃类、芳香烃类或卤代烃类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所述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后保持溶液温度为-10℃~60℃反应0.2~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009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