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管双向插入堆芯的核反应堆电源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0762.6 | 申请日: | 201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0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龙;孙浩;唐思邈;田文喜;苏光辉;秋穗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21C15/06 | 分类号: | G21C15/06;G21C15/14;G21D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芯 发电部件 两组 热管 屏蔽体 转换元件 核反应堆 冷却通道 热电偶 电源 反应堆堆芯 加热热电偶 能量利用率 对称布置 工质冷却 间隔布置 热能转换 温差热电 静默 电势 生热 温差 损伤 穿过 辐射 转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双向插入堆芯的核反应堆电源,包括堆芯、两组热管、两组屏蔽体和两组发电部件;在堆芯两侧,对称布置了两组屏蔽体和发电部件,两组热管的一端分别从堆芯的两侧插入堆芯中,另一端分别插入两组发电部件中,屏蔽体设置在堆芯与发电部件间,热管穿过屏蔽体,屏蔽体保护发电部件不受到来自反应堆堆芯的辐射损伤;发电部件采用静默式温差热电转换技术,包括相间隔布置的热电偶转换元件和冷却通道,热管加热热电偶转换元件一侧,另一侧被冷却通道中的工质冷却,在热电偶转换元件两侧形成温差,并产生热电势,从而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可供多种用途的设备与系统使用;本发明在堆芯两端布置两组发电部件,以达到提高能量利用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双向插入堆芯的核反应堆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种复杂用途的设备系统对灵活部署、且具备高续航能力的电源提出了重大的需求。当前,化学电源续航能力十分有限,蓄电池、燃料电池等难以满足数月甚至数年连续使用的需求;内燃机以来源源不断的燃料补充;太阳能系统占地面积较大,难以灵活部署;同位素电源虽然续航持久,但输出功率太低。
热管式核反应堆电源是灵活部署、大功率、高续航电源的重要候选方案之一,当前现有的采用热管冷却式堆芯的核反应堆电源,热管均从堆芯的一侧插入,热电转换装置结构布置的空间限制较为严苛,热电转换元件数目通常较少,电源的输出电功率和能量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双向插入堆芯的核反应堆电源,为多种特种装备与系统提供电力供应,在大幅提高功率输出水平与续航时间的同时,相比于传统的热管堆电源,本发明中,发电部件和热电转换元件数目更多,能量利用率更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管双向插入堆芯的核反应堆电源,包括堆芯1、两组热管2、两组屏蔽体3和和两组发电部件4,所述两组热管2的一端分别从堆芯1的两侧插入堆芯1中,另一端分别插入发电部件4中,屏蔽体3设置在堆芯1与发电部件4之间,热管2穿过屏蔽体3,屏蔽体3保护发电部件4不受到来自堆芯1的辐射损伤;所述发电部件4采用静默式温差热电转换技术,包括相间隔设置的热电偶转换元件41和冷却通道42,热管2插入发电部件4中,使得热电偶转换元件41的一侧为热管2,另一侧为冷却通道42,热管2加热热电偶转换元件41一侧,另一侧被冷却通道42中的工质冷却,在热电偶转换元件41两侧形成温差并产生热电势,从而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可供多种用途的设备与系统使用。在堆芯两端同时布置两组发电部件,以达到提高能量利用率的目的。
所述堆芯1采用热管冷却快中子反应堆,其内部的核燃料11采用60-80%高富集度的铀燃料。
所述热管2中的工质为碱金属或碱金属合金。
所述屏蔽体3分为轻、重两层复合屏蔽,靠近堆芯1的一侧为轻屏蔽,靠近发电部件4的一侧为重屏蔽;重屏蔽材料为金属铅或钨,轻屏蔽材料为水、氢化锂或碳化硼。
所述热电偶转换元件41的热电转换材料采用碲化铅或硅锗合金。
所述冷却通道42内的工质为水。
所述热管双向插入堆芯的核反应堆电源的直径小于1米,全长小于3米,总重小于5吨,能够通过车辆、船舶、航天器等方式运输,为多种设备系统提供电力。
本发明采用热管冷却、静默式温差发电、热管双向插入堆芯的核反应堆电源,其能量密度、输出功率、续航时间显著大于传统化学电源;环境适应性强,可在高低温、真空、辐射、冲击和震动等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增加了发电元件数目,在移动式供电、多种复杂特殊用途设备与系统的动力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热管双向插入堆芯的核反应堆电源布置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07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同时生产氚和C14的熔盐堆
- 下一篇:一种放射性污水处理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