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向式反向摩擦-粘滞阻尼耗能墙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0891.5 | 申请日: | 2019-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9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寇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川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李昌霖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向 反向 摩擦 阻尼 耗能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导向式反向摩擦-粘滞阻尼耗能墙,其特征在于,其设置在上梁与下梁之间,包括:箱体,粘滞阻尼液,导向式反向摩擦-粘滞耗能板单元;所述箱体固定在下梁上,粘滞阻尼液填充在箱体内;
导向式反向摩擦-粘滞耗能板单元包括:第一外板,内部板,第二外板;第一外板与第二外板在内部板的两侧;
第一外板与第二外板呈波折形,且两者的结构相同;
第一外板包括:第一外板顶部齿条、第一外板顶部板、第一外板竖向板;
第一外板竖向板沿着梁的长度方向由外板摩擦接触板以及突出板相互交替构成;
第二外板与第一外板对称设置,且第二外板与第一外板分别设置于内部板的两侧;
内部板由内部板连接板以及内部板加厚结构构成,内部板加厚结构分别对称设置在内部板连接板的两侧,且沿竖向方向延伸;内部板的顶端固定在上梁的下侧;
第一外板竖向板的突出板与第二外板竖向板的突出板分别朝内部板的反方向突出,且构成一开阔空间;
初始条件下,内部板的内部板加厚结构设置在开阔空间中;在地震条件下,第一外板、第二外板,分别与内部板的运动方向相反;
上梁与第一外板的连接方式为:在上梁的下侧固定设置有齿条,齿条下部为齿轮,齿轮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外板顶部齿条,第一外板顶部齿条固定在第一外板顶部板的上侧;第一外板顶部板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外板竖向板;
上梁与第二外板的连接方式,与上梁与第一外板的连接方式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向式反向摩擦-粘滞阻尼耗能墙,其特征在于,在多个内部板加厚结构的外侧设置有通长的外部杆,在外板摩擦接触板上面对内部板的一侧设置有导入通槽;外部杆穿设于导入通槽中;所述内部板加厚结构的上部与下部均设置有外部杆,在内部板加厚结构的上部的外部杆与下部的外部杆之间设置有突出的第一橡胶层,在外板摩擦接触板的面对内部板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层;
在大震情形下,第一橡胶层与第二橡胶层相互挤压且摩擦耗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导向式反向摩擦-粘滞阻尼耗能墙,其特征在于,第一橡胶层与第二橡胶层沿着墙的长度方向均为:两边薄、中间厚的设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导向式反向摩擦-粘滞阻尼耗能墙,其特征在于,第一橡胶层与第二橡胶层沿着墙的长度为圆弧形设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向式反向摩擦-粘滞阻尼耗能墙,其特征在于,内部板加厚结构间隔设置有多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向式反向摩擦-粘滞阻尼耗能墙,其特征在于,上梁与第一外板的连接方式还包括:在第一外板的第一外板顶部板的下部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的支撑杆设置在下梁上,第一外板顶部板的两个端部的下表面设置有滚轮,滚轮设置在轨道中;第一外板的突出板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在下梁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外板的突出板的底部的滚轮相适配的轨道;
第二外板采用与第一外板相同的设计:第二外板的第二外板顶部板的下部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的支撑杆设置在下梁上,第二外板顶部板的两个端部的下表面设置有滚轮,滚轮设置在轨道中;第二外板的突出板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在下梁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外板的突出板的底部的滚轮相适配的轨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导向式反向摩擦-粘滞阻尼耗能墙,其特征在于,在内部板的下表面也设置有滚轮,以及在下梁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内部板的下表面的滚轮相适配的轨道。
8.一种导向式反向摩擦-粘滞阻尼耗能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式反向摩擦-粘滞阻尼耗能墙为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向式反向摩擦-粘滞阻尼耗能墙;
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第一,在上梁的腹梁底部安装固定内部板;
第二,在上翼缘板与腹梁之间的空间内安装:第一外板顶部板以及第二外板顶部板的轨道、齿轮、第一外板顶部板,第二外板顶部板;
第三,在第一外板顶部板、第二外板顶部板的下表面分别焊接第一外板竖向板、第二外板竖向板;
第四,安装箱体,箱体的侧壁的下部与下梁固定、箱体的侧壁的上部插入到上梁下表面设置的插槽内;且在箱体侧壁的顶部孔中注入粘滞阻尼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川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川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089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配式剪力墙组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建筑二次防水墙板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