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氢氧化镧纳米粒子磷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84019.8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4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阳;黄翔峰;刘佳;陆丽君;彭开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06 | 分类号: | B01J20/06;B01J20/28;B01J20/30;B01J19/08;C01F17/229;B82Y40/00;C01G49/02;C01G45/02;C01G3/02;C01G9/03;C02F1/28;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盛君梅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氢氧化 纳米 粒子 吸附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氢氧化镧纳米粒子磷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惰性气氛中,首先使用镧金属为电极,采用电弧激发的方法产生镧原子,镧原子在惰性气体携带过程中碰撞合并形成0.5~2nm的初始镧纳米粒子;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或氩气;
然后通入水蒸气,使镧纳米粒子与水蒸气在常温常压下发生水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镧纳米粒子;最后采用载体材料对氢氧化镧纳米粒子进行接收,得到氢氧化镧纳米粒子磷吸附材料;
具体操作方法为:取密封腔,将一对金属镧电极安装在腔体上,金属镧电极伸入腔体内且金属镧电极尖端之间的间距可调;将金属镧电极连接到可调制的高压电源上,调节可调制高压电源,使金属镧电极的尖端放电产生电火花,使金属镧电极金属原子化,同时镧原子不断聚并形成初始纳米粒子;
腔体上在金属镧电极安装的垂直方向开有进气孔和出气孔,从进气孔通入惰性气体载气,惰性气体载气携带镧原子蒸汽过程中,其不断聚并形成初始纳米粒子;在出气孔外连接另一密封反应腔体,该反应腔体上开有水蒸气通道并通入水蒸气,水蒸气与进入反应腔体的初始镧金属原子在反应腔体内反应生成氢氧化镧纳米粒子;在反应腔体的末端采用载体材料对氢氧化镧纳米粒子进行接收,得到氢氧化镧纳米粒子磷吸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将两个直径3~6.35mm、纯度为99.99%的金属镧电极,安装在一个电极之间的间隙可以从0mm-100mm调节的四通不锈钢腔体中;
在电极两端接入高压电并与电容器并联,使相对的两个电极尖端放电产生电火花,使金属镧电极原子化,并在与电极安装垂直方向的通路通入惰性气体,原子化镧蒸汽在迁移过程中,原子相互碰撞聚集形成镧纳米粒子,形成镧纳米粒子气溶胶流进入反应腔体;
在反应腔体中通入水蒸气与镧纳米粒子气溶胶混合反应后,得到氢氧化镧纳米颗粒;并在反应腔体的气路末端采用载体材料收集氢氧化镧纳米颗粒,得到氢氧化镧纳米粒子磷吸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极的电压为0.5-5.0kv,电流5.0-15.0m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的流量为5~20L/min。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水蒸气的温度为25-99℃,流量为1-20L/min。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材料为纳米纤维膜或多孔结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401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