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便携的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4066.2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0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温建明;鲍慧璐;宋振忠;李建平;何立栋;程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02 | 分类号: | G01N27/02;G01N21/84;B01L3/00;A61B5/0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4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肿瘤细胞 检测装置 肺癌 生物电阻抗 流量计 小型化检测装置 非侵入式测量 信号处理电路 医疗器械技术 微流控芯片 恒温容器 检测结果 接收芯片 生物组织 实时反馈 数据传输 荧光标记 原理设计 装置实现 便携的 电脑端 手机端 微型泵 智能化 便携 细胞 智能 检测 损害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生物电阻抗原理的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装置,包括恒温容器、微型泵、流量计、信号发出和接收芯片、微流控芯片以及信号处理电路,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生物电阻抗原理的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装置优点如下:第一,集成为一个小型化检测装置,装置实现便携化;第二,基于生物电阻抗原理设计的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装置采用非侵入式测量,不需要荧光标记,对检测的生物组织或细胞没有损害,具有安全性;第三,该装置可以与电脑端和手机端进行数据传输,实时反馈检测结果,具有智能化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生物电阻抗原理的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恶性肿瘤,肺癌由于其高发病率、持续增长、高死亡率、病因复杂等原因,一直以来都引起全球学者的广泛关注。居民类别、性别、年龄等都是影响肺癌发病率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我国2015年肺癌发病率为57.26人/10万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一般滞后3年),死亡率为45.87人/10万人。
早期肺癌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发现肺癌时已至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预后不佳。目前临床常用肺癌诊断方法包括肿瘤标志物、胸部X射线、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纤维支气管镜。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无创、简便、快捷、可重复性强等明显的优点,它在肿瘤的早期诊断、病理分型、疗效评估及预后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科研及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胸部X射线因其辐射低、、辐射剂量小的优点,在临床肺癌筛查中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用,但是X射线检查存在局限性,如由于26%肺部组织受到纵膈以及心脏等覆盖,使得覆盖处肺癌结节易疏漏,早期肺癌结节发生病变的组织较小,密度不均一分布,边缘与正常组织差别性低,易造成漏诊;胸部CT扫描检查相比于X射线胸片检查具有更高的图片质量、降低重叠以及诊断价值,但是胸部CT扫描具有辐射性高缺点,不易每年进行检查,所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而不影响图片诊断质量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纤维支气管镜检测方法支气管镜检查因其简便、可靠、有针对性、实用性高的特性和具有明确诊断70%肺癌患者的能力,广泛应用于肺癌的筛查和诊治究其原因。但是现有检测方法设备昂贵,检测仪器操作方法复杂,因此肺癌患者检测成本高昂。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便携的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装置。利用微流道结构以及生物电阻抗原理检测方式,通过对比正常血液与肺癌患者血液电阻抗值的差异,根据数值计算得出多参数值的变化,对此变化值进行分析,检测出血液中是否含有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本发明将实现动态检测,使实验结论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发明致力于研究出一种便携式家庭化的检测设备,用于解决肺癌患者检测难,检测费用昂贵等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便携的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装置。
本发明实现了便携化、家庭化的结构设计,主要用于解决肺癌患者检测难,检测费用昂贵等难点。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便携的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装置的整体框架示意图;图2是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便携的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便携的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分和图像处理部分(1),其中检测部分包括信号发出/接收装置(2)、流量计(9)、恒温容器(8)、血液注入口(7)、微型泵(6)、微流控芯片(4)、废液排出口(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40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