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4293.5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8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魏增涛;熊显巍;陶丽;李剑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5/00 | 分类号: | F22B35/00;F22D1/50;F23K1/00;F23K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粉管道 蒸汽换热器 煤粉 磨煤机 锅炉 低负荷稳燃 节能型锅炉 燃尽 着火 蒸汽流量调节阀 加热器 煤粉混合物 汽轮机抽汽 汽轮机 抽汽管路 高效螺旋 锅炉效率 燃料燃烧 深度调峰 系统利用 蒸汽流量 抽汽管 灵活的 能力强 一次风 抽汽 加热 蒸汽 贯穿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系统,包括通过煤粉管道连接的磨煤机和锅炉,所述磨煤机和锅炉之间的煤粉管道上设有蒸汽换热器,蒸汽换热器的蒸汽侧通过抽汽管路与汽轮机的抽汽端相连,蒸汽换热器的煤粉侧贯穿于所述磨煤机和锅炉之间的煤粉管道中,抽汽管路上设有蒸汽流量调节阀。根据工况的变化和需要对进入蒸汽换热器的蒸汽流量进行调节,以满足稳燃的需要。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利用汽轮机抽汽进入高效螺旋式的煤粉管道加热器,对煤粉管道内的一次风和煤粉混合物进行加热,可以灵活的根据燃料燃烧的需要促进煤粉着火与燃尽,从而提高锅炉的煤粉适应性,大大提高了锅炉效率,并促进了深度调峰工况下煤粉的着火与燃尽,稳燃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稳燃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价格的进一步上扬,我国燃煤机组的燃料来源日益多样化,许多机组实际燃用的煤种都偏离设计煤种,导致煤粉的干燥、着火、燃尽都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当设计燃用低水分煤种的锅炉改烧高水分煤种锅炉会出现干燥出力不足、煤粉着火慢、炉膛火焰中心上移,导致煤粉机械不完全损失增大,影响炉膛效率,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水平烟道玷污结渣和热偏差。
随着我国新能源机组的不断增多,燃煤机组要积极参与调峰,当电网调度需要时,甚至要参与深度调峰,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也出台了相关深度调峰优惠政策,提高了深度调峰的经济性。低负荷下锅炉的稳燃问题是关注的核心与重点。当锅炉的燃烧工况远低于设计的最低稳定运行负荷时,炉膛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导致煤粉的快速着火出现困难,进而引发火焰稳定性差,容易发生熄火、炉膛灭火、放炮等重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锅炉的燃烧工况低于设计的最低稳定运行负荷时,如何进行锅炉的稳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节能型锅炉超低负荷稳燃系统,包括通过煤粉管道连接的磨煤机和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煤机和锅炉之间的煤粉管道上设有蒸汽换热器,蒸汽换热器的蒸汽侧通过抽汽管路与汽轮机的抽汽端相连,蒸汽换热器的煤粉侧贯穿于所述磨煤机和锅炉之间的煤粉管道中,抽汽管路上设有蒸汽流量调节阀。
优选地,所述蒸汽换热器包括一级加热器、二级加热器和三级加热器,磨煤机出口的煤粉管道连接一级加热器煤粉侧进口,一级加热器煤粉侧出口连接二级加热器煤粉侧进口,二级加热器煤粉侧出口连接三级加热器煤粉侧进口,三级加热器煤粉侧出口连接锅炉;
汽轮机的一个抽汽端通过抽汽管路连接一级加热器蒸汽侧进口,一级加热器的蒸汽侧出口连接除氧器;汽轮机的另一个抽汽端通过抽汽管路连接三级加热器的蒸汽侧进口,三级加热器的蒸汽侧出口通过蒸汽管路连接二级加热器的蒸汽侧进口,二级加热器的蒸汽侧出口连接锅炉高温加热器。
更优选地,所述一级加热器蒸汽侧进口设有流量调节阀。
更优选地,所述三级加热器蒸汽侧进口设有流量调节阀。
更优选地,所述一级加热器蒸汽侧出口与除氧器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减温减压阀。
更优选地,所述二级加热器蒸汽侧进口与锅炉高温加热器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减温减压阀。
更优选地,所述蒸汽换热器包括外壳,外壳内部空间通过螺旋式的隔板分成蒸汽侧螺旋通道和煤粉侧螺旋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侧螺旋通道的进口和煤粉侧螺旋通道的出口位于同一侧,所述蒸汽侧螺旋通道的出口和煤粉侧螺旋通道的进口位于同一侧。
更优选地,根据工况的变化和需要对进入蒸汽换热器的蒸汽流量进行调节;在负荷超过设定阈值的工况下,关闭蒸汽换热器;在负荷低于设定阈值乃至深度调峰工况下,投入蒸汽换热器,并灵活调节进入蒸汽换热器的蒸汽流量,以满足稳燃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42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